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疫情焦慮失眠源自交感神經亢奮?3撇步助舒緩

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

你應該聽過自律神經失調,但可能不太瞭解那是什麼?近一兩年來因為疫情緊張、生活模式也因為居隔、遠端辦公等措施而改變,這些都會造成壓力,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有許多症狀,其中之一就包括失眠,別小看失眠,失眠可導致許多疾病!

不過要怎麼知道失眠源自自律神經失調呢?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以下療日子請三軍總醫院精神科 葉大全醫師為大家解答。

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

什麼是自律神經?

醫師解釋,簡單地說,自律神經就是調控內臟器官、血管收縮等維持身體正常生理運作,與運動神經不同,自律神經系統無法直接透過大腦皮質的指令運行。

自律神經系統主要聯絡內臟,包括胃、腸、肝、腎、膀胱、肺、心臟等器官,同時也控制血管、瞳孔、汗水、唾液、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自律神經可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這兩種神經系統多半對同一個器官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因此兩者有著相互平衡的關係。交感神經活躍時,會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以及讓血糖上升等反應,幫助我們面對危急的狀況;副交感神經活躍時則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心跳與血壓會降低,進入放鬆、準備休息的狀態。

所謂「自律神經失調」就是指自律神經系統運作不良,會引起心臟、血壓、呼吸、排尿等問題,通常症狀輕微,但嚴重時也能嚴重影響生活!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為何?

因為自律神經控制許多生理功能,因此有很多症狀,包括:

  • 心理方面:容易焦慮、恐慌、注意力不集中
  • 生理方面: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耳鳴、眩暈、乾眼症、鼻過敏、慢性咽喉炎、三叉神經痛、經前症候群、青春痘、頻尿、手汗症

醫師表示,一般會先找出患者是哪方面出問題,比如心智方面的焦慮,或是心血管系統的心悸、胸悶等,這些是多數患者會抱怨的症狀,且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出現症狀時,多半自律神經失調已發生一段時間了。 

失眠是自律神經失調很常見的問題,交感神經亢奮會讓人過度驚醒以至於入睡困難,心中會特別焦慮,或即便入睡也會出現淺眠或早醒等問題,使睡眠品質變差。如果失眠問題源自自律神經失調,通常要先等自律神經平衡,睡眠品質才會漸漸改善。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

  1. 長期的壓力:身體為了對抗壓力,會分泌許多荷爾蒙來影響神經系統,久而久之可能會失控,造成自律神經失調。
  2. 飲食不正常:例如平時喝太多咖啡,或提振精神的食品、飲料。
  3. 作息日夜顛倒。

自律神經失調看什麼科?

醫師表示,其實大部分的自律神經失調不會只有單一症狀,多半伴隨疼痛加劇、胸悶等不適, 建議若有什麼症狀,先去與病灶相關的科別檢查,比如心悸去心臟科檢查,如果醫師檢查不出問題, 就要高度懷疑是自律神經失調,接著開始檢視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若懷疑自己是因為壓力等心理困素造成,就去相關科別就診,比如身心科/精神科。

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是綜合症狀,如同發燒一樣,很多情形都會導致發燒,我們要找出發燒背後的原因,自律神經失調也是同樣的道理。

疫情壓力容易焦慮、失眠,3個小方法平緩交感神經亢奮

如上述,因為壓力、焦慮等原因,可能會導致交感神經亢奮而失眠(包括難入睡或睡不好都算是失眠),根據調查,台灣全民消耗掉的安眠藥數以「億」計,其中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的處方比率甚至超過歐美國家,可見失眠對國人的影響有多大。


延伸閱讀:過度擔心染疫恐引發「慮病症」!醫:過度焦慮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簡單3招對抗交感神經抗奮

根據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的衛教資料,如果以前沒有失眠困擾,最近卻發現失眠頻率變高的人,建議趕快先透過以下三種方式來試著穩定有些失調的自律神經:

  1. 晚餐別太早吃,與睡覺間隔不超過4小時:吃飽後交感神經放鬆、副交感神經開始作用,所以用這招可以培養睡眠情緒,讓入睡更容易。
  2. 睡前不進行激烈運動,也不洗熱水澡:許多喜歡在睡前洗熱水澡,但水溫過熱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心跳、新陳代謝加速,不利於入睡。
  3. 睡前進行腹式呼吸:可慢慢吸氣、吐氣(吸、吐都持續各4秒),能調節自律神經,幫助入睡。

平時也要注意作息、飲食正常,並多注意放鬆情緒,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往往難以找到明確病因、難以對症治療,因此很多人問「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其實只要調整好身心,平衡交感/副交感神經功能,這問題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別小看失眠

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失眠,都不應小看失眠造成的傷害,它會造成許多生理、心理疾病,依精神疾病診斷準則DSM-5的標準,每週至少3個晚上難以入眠,且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就是失眠,大家可依此標準檢視自己有沒有失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務必要積極治療,同時學著放鬆身心,減少失眠機率。


療日子推薦延伸:
抗憂鬱藥物副作用別輕忽,失眠、幻覺... 3種替代療法報你知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文章由療日子與亞太壓力研究協會偕同合作」
訪問專家:三軍總醫院精神科 葉大全醫師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