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可用尺測量?網路社交距離如何拿捏?心理師說明白

人際關係

「距離」的美感不只能用於人際關係,知道嗎?拉遠心理距離還可以是加快問題解決的小技巧。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社交距離」成為很夯的詞,如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等等,但有時社交距離指涉的是一種心理上的距離,心理距離聽起來抽象,其實常常以物理距離呈現,而實際的物理距離也會影響心理距離,十分微妙。療日子邀臨床心理師蘇映竹與大家分享此二者之間的關係,並告訴大家拿捏距離的妙用。

療日子延伸推薦:(社交距離App怎麼用?3步驟設定 2公尺內接觸2分鐘即通知!)


8種距離透露人際關係,親疏一看就知道

物理上的距離只是實際刻度的距離計算,不過是線拉起來的兩端罷了,難以度量而有朦朧美感的是心理距離,許多優美文學創都詠嘆過距離的美感,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張小嫻, 1997>  

我們常用心理距離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投契的深度,心理距離造就了美感,我們常在與人相處時會說,「朦朧曖昧的時候最美」、「住遠一點不要相處太多比較不會摩擦」... 具體而言,所謂的「距離」在人際相處的法則上,有什麼可依循的原則嗎?

其實實際的距離就能呈現出人際關係的模式,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Twitchel Hall Jr.)研究歸納出8種人際距離,初見面時,親疏遠近一看就知道。因此,當我們發現某些人關係不單純,很多時候從個體間距中露餡兒了。

人際距離


網路社交距離會給親密關係帶來考驗

距離的拿捏是門藝術,與重要他人的相處,應給予適度的心理距離,讓對方可以適時保有自己的獨立性,可獨自決定分享或休息。

除此之外,由於社群網路的發達,「社交距離」有時會給親密的他人帶來猜疑。例如:女友沒有自己的FB,但女保險員卻有自己的LINE;主管半夜兩點用skype丟了個文件順便問候個兩句就聊了起來… 社交距離在現代社會因為社群網路的發達而呈現多元樣貌,卻對親密的他人帶來考驗,所以要做好自身定位,並多多考慮重要的人的心裡感受。任何一種距離,只有在它該在的位子,才是最曼妙的。

拿捏「心與問題的距離」 可加快解決問題的速度

心理距離不只適用於「人與人之間」,也能是「人與問題之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發現,人與問題之間的心理距離越遠,越容易迅速的找尋到解決的方法。

研究團隊將受試者分為兩群人,其中一群人要想像在一年後處理某個問題,另一群人則想像自己在第二天如何處理問題。結果顯示,前者有更多的創造力來處理棘手的問題,使其圓滿解決。蘇映竹心理師建議大家,面對問題時可以「遠離問題」,能更抽象、宏觀而全面地處理事情,並提昇創造力。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因為新冠疫情,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拉長,比如在家辦公,或甚至被迫居家檢疫或隔離,此時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就變長了,有時會增加家人之間的磨擦,甚至是可怕的家暴!衛福部提醒,居家檢疫或隔離期間如果發生或聽聞家暴事件,可撥打110或113保護專線,尋求相關單位協助。

本篇文章轉載自:心理一思  原文名稱為:破除團體迷思,社群生活可以不從眾!



參考來源:「疫」起遠離暴力,關心從你我做起│衛福部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