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律動儀、律動機等主打以垂直律動來輔助運動的機器十分熱門,垂直律動真的可以取代運動嗎?其實除了垂直律動,還有水平律動等被動律動儀器,各適用於不同需求。但律動運動適合誰使用呢?有氧運動、肌力訓練與被動式的律動運動,各有哪些優缺點、副作用?以下引用《運動比你想像的還輕鬆》一書為大家說明。
律動可以取代一般運動嗎?
水平律動與垂直律動由於多了機械力的輔助,對於體能不佳、肢體受限、健康狀況不是太好的人,友善許多,但這樣的律動,是否能取代一般常見以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為主的運動處方呢?
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的比較
項目 | 有氧運動 | 肌力訓練 | 垂直律動 | 水平律動 |
運動生理 | 耐力運動 | 阻力訓練 | 肌內梭牽張反射 | 血流脈頻剪力 |
肌肉收縮 | 大肌肉群 節奏收縮 次數多 |
大肌肉群 用力收縮 次數少 |
維持姿勢 肌肉群 反射收縮 |
全身肌肉放鬆 |
心肺耐力提升 | 極大 | 極低 | 低 | 低(心血管) |
一氧化氮產生 | 大 | 小 | 中 | 大 |
肌適能提升 | 中 | 大 | 中 | 無 |
重力刺激 | 大 | 中 | 中 | 極低 |
骨質改善 | 大 | 大 | 大 | 無 |
熱量消耗 | 極大 | 大 | 中 | 極低 |
疲勞程度 | 大 | 大 | 小 | 極小 |
心跳血壓 | 大幅增加 | 大幅增加 | 微幅增加 | 下降 |
心臟負荷 | 大 | 大 | 小 | 極小 |
有效的運動處方並非適合所有人
若運動的目的性在於預防疾病、維持健康狀態,運動處方的重點就是放在改善疾病症狀、避免惡化,甚至達到治療的效果。運動訓練與運動處方兩者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對象,運動處方多為已經有病在身、體能較差等亞健康者,更需留意安全性與監控不良反應,並依個人條件適時調整強度與頻率。運動處方必備的 2 大核心內涵:1 提升心肺耐力的有氧運動、2 提升肌肉適能的肌力訓練。
心肺耐力與肌肉適能的重要性
提升心肺耐力是健康體適能中最為重要的項目,這同時是鼓勵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目標之一。心肺耐力是指一個人肺臟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
所以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運用氧氣能力的綜合指標。心肺適能提升,能讓運動時間持續較久、不至於很快就發生疲倦的現象。
肌肉適能是健康體適能另外一項重要的項目,肌肉適能主要是指肌力與肌耐力。肌力是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的力量,一般而言,是肌肉在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是指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
保持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對促進健康、預防傷害與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當肌力和肌耐力衰退時,甚至連日常活動都難以勝任,容易產生肌肉疲勞及疼痛的現象。
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的好處與難處
有氧運動以最普及的跑步為例,是使用全身大肌肉群,做有節奏的反覆收縮,一般建議至少要維持 5 分鐘以上或更久時間。有氧運動對於心血管健康與心肺耐力提升的效果最為顯著,也對參與運動的肌肉群有提升其肌肉適能的效益。另一方面,跑步屬於負重與高衝擊性的型態,重力刺激大,對骨質密度改善效益也大。
肌力訓練的方式則多為重量訓練,重量訓練以大肌肉群(胸、背、腿部肌肉)的使用為主,用力收縮對抗重量阻力,反覆數次至數十次,讓參與的肌群與骨骼確實承受重力與收縮力的刺激,對於肌肉適能的
提升與骨質密度的改善都效果顯著。
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對於健康、沒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絕對是好處多到數不完,但在正規的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心跳、血壓都會大幅增加,對心臟的負荷非常大,對於承受重力與收縮力的骨骼、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也會因為反覆受力而造成負擔,若屬於體力體能較差、缺乏訓練的人,很容易有疲勞不適感。
律動運動的「無差別待遇」特性
律動運動是一種相當安全與健康的運動。原則上,6 至 100 歲的人都可以使用律動機來輔助,幾乎沒有年齡或健康的限制。僅孕婦、產婦(生產未滿 1 個月)、骨折或傷口未癒合、須安心靜養及 6 歲以下孩童禁用,或部分因應特殊情況需改變姿勢使用,如腰椎間盤突出不能站立使用,要採跪趴姿勢。
- 老人家、慢性病人:心臟負荷極低,降低健康風險與體能門檻。
- 骨質疏鬆、身心障礙:有器材與動力輔助,穩定性高,跌倒風險極低。
- 體能不佳、任何體質:幾乎不會造成運動傷害,即使缺乏運動族群也容易上手。
- 體重過重、關節退化:對骨關節衝擊與磨損率低,還能緩解關節不適。
心臟負荷低:長者與慢性病人適用
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進行時,心臟所需承擔的負荷極低,幾乎適用於所有民眾,其健康風險與體能門檻遠低於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尤其是老人家與慢性病人,他們的心肺耐力較差、心血管疾病風險又高,參與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的門檻相對偏高。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可做為入門的健身活動,之後若有適合的身體條件,再參與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
跌倒風險低:骨質疏鬆、身心障礙適用
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有器材輔助,穩定性高,跌倒的風險相對降低,遠低於需要靠個人肌肉軀幹支撐身體、負重進行的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這對於老人家、慢性病人、身心障礙者相對友善,因為這些族群肌力、平衡感與反應力較差,馬上就投入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很可能發生跌倒的風險,建議多執行垂直律動,一則減少跌倒風險,二則增強肌力與平衡感。
關節衝擊性低:體重過重、關節退化適用
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對下肢骨關節的衝擊低,不僅是老人家、慢性病人與身心障礙者的一大福音,更適合體重過重與關節退化族群。不論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下肢骨關節都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衝擊,也容易造成關節不適與磨損。而水平律動的功效主要在於放鬆紓壓。
幾乎沒有運動傷害:不限體能、體質都適用
在使用律動設備後會產生的身體反應,因人而異,可能會出現的感覺,包括發麻、有睡意、頭昏、倦怠、發癢、痠痛、肩膀僵硬、排氣順暢、排便次數變多等,皆屬於身體運動後的正常表現,多半在連續使用 1 周之後,各種感受就會慢慢消失,若持續出現這些症狀,則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因為症狀可能並非律動機造成。
資料圖片提供:好好聊樂購 好能立跳繩律動機
資料圖片提供:好好聊樂購 好能立-垂直+拍打雙功能跳繩律動機
誰需要水平律動或垂直律動?
若要用一句話概括水平律動與垂直律動的需求者,那肯定是「年齡不是距離,健康狀況不是問題!」不僅是經醫療院所健康或體能狀況不佳的人,任何需要減少靜態坐式生活、提高日常活動度的人都可以透過居家律動,落實增加活動量的目標。水平律動與垂直律動比起常規運動更貼近人性,自然更容易融入生活之中,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缺乏運動族群參與運動的健康風險
項目 | 有氧運動 | 肌力訓練 | 垂直律動 | 水平律動 |
女性 | 中 | 中 | 低 | 極低 |
上班族 | 中 | 中 | 低 | 極低 |
老人 | 高 | 高 | 低 | 極低 |
慢性病人 | 高 | 高 | 低 | 極低 |
身心障礙者 | 極高 | 極高 | 低 | 極低 |
延伸閱讀:不動退化更快!膝蓋疼痛如何運動?護膝、傷膝運動馬上看
垂直律動的特性與適用族群
垂直律動是透過律動平臺的輔助,讓使用者接受往上推動與適當頻率的垂直律動。正常狀況下,能夠自主站立、控制平衡的人,都能輕鬆堅持(站立)15 分鐘以上。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水平律動的特性與適用族群
水平律動則是需要平躺於水平律動床上進行,使用者接受床平移且適當頻率的律動,幾乎沒有生理負荷增加的壓力。水平律動最適合體能與健康情況極差的族群,包括必須臥床、無法站立、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治療造成的惡體質、長期洗腎造成的體力差,還有無法參與一般運動的長者等。
(水平律動設備經過數代改良,目前已發展到擁有水平律動與垂直律動的模式,所以不僅可以達到放鬆效果,也可以運用垂直律動的模式,達到運動訓練的目的。)
療日子延伸推薦:醫師整理7項被動垂直運動效果,對抗脂肪、保健骨骼肌肉一次到位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好書推薦: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
圖片來源:《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