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柏斯癌「神經內分泌瘤」治療新曙光:核素治療提供治癌新選擇

核素治療

因為賈柏斯之死而漸漸為人所知的「神經內分泌瘤」十分難治,但如今核子醫學領域發展出一個可精準減癌的「核素治療」,為這難治之症的病患帶來一線曙光。一位罹患直腸神經內分泌瘤多年的63歲男子,就用了這項技術,得到比化療等療法更好的生活品質。

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核素治療原理、施作辦法,以及其於治療神經內分泌瘤的優勢。


神經內分泌瘤採核素治療,沒有噁心、疲倦、掉髮等副作用

一名年屆63的基隆居民,患有直腸神經內分泌瘤多年。他曾歷經手術、荷爾蒙治療以及多次的化學治療。在今年8月,他因腹脹、體重持續下降和長期化療相關副作用而前來醫院求診。經過檢查和評估後,醫療團隊安排了核素治療(PRRT)。

在實際進行治療之前,病人先接受了體抑素受體正子掃描和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掃描,以確保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瘤適合接受核素治療。同時,進行抽血檢驗以確認造血功能、肝臟和腎臟功能符合標準。

於10月3日進行的治療過程中,病人並未出現傳統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疲倦和脫髮等。治療藥物注射完成後,病人在觀察一晚後平安出院,返回家中休養。目前,病人在治療後主觀感受良好,雖然偶爾夜間有盜汗情況,但經藥物治療後有所改善。他能夠每天保持兩小時的散步習慣,這種治療對其他正常生活作息的影響相對較小,使他能夠繼續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長庚醫院自2013年開始致力於神經內分泌瘤的核醫偵測和治療技術的發展。今年為神經內分泌瘤這種罕見癌症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可謂神經內分泌瘤精準治療的里程碑。


什麼是核素治療?核素治療原理為何?

核素治療的治療原理是把帶有放射性的藥物(好比一顆特定的棒球),丟到表現肽受體的腫瘤細胞上(好比捕手手套)。當捕手手套接到了帶有輻射的棒球,可以將輻射能量導入腫瘤細胞,達到摧毀腫瘤的目的,又好像巡弋飛彈一樣,精準結合在腫瘤上,同時減少身體其他器官過多的傷害。

圖片來源:長庚醫院


什麼是神經內分泌瘤?為何又叫「賈柏斯瘤」?

提到賈伯斯的死因,許多人往往會聯想到胰臟癌,然而事實上,賈伯斯所罹患的疾病並非胰臟癌,而是一種相對罕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所謂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具有與神經細胞相似的外觀,同時也擁有分泌荷爾蒙的特性。這些細胞能夠感知周遭環境,並透過分泌活性的胺或胜肽來調節身體的各項功能。當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時,一方面可能損害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

神經內分泌瘤的症狀取決於荷爾蒙作用的器官,因此具有多樣性。這種特性不僅使醫師在診斷時感到困難,同時也容易忽視疾病的嚴重性。神經內分泌瘤的細胞來源多樣,根據不同的胚胎時期而散佈在多個器官,包括甲狀腺、唾液腺、食道、肺臟、肝膽胰臟、腸胃道、子宮頸、卵巢、攝護腺等。然而,腸胃道和胰臟是神經內分泌瘤最常見的發生部位。

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癌症中心主任張沛泓醫師指出,神經內分泌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當年度新診斷個案數為1,963人,占所有癌症約3.9%。這類腫瘤可以在人體許多器官中發現,8成以上會發生在消化道如胃、小腸、大腸、胰臟等處,可依據腫瘤是否分泌荷爾蒙,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


神經內分泌瘤好發50歲以上,核素治療可精準滅癌

張沛泓醫師解釋,有症狀表現的患者,多半都是「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症狀發現異樣,病人可能面臨諸多原因不明之不適症狀,包括各類荷爾蒙分泌導致熱潮紅、低血糖、腹瀉、腹痛、氣喘等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非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瘤由於大部分病人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察覺,往往是健康檢查作胃鏡、大腸鏡時意外發現,因症狀不明顯,被診斷出來時,常常已有遠端轉移狀況而無法透過手術切除。此時必須根據腫瘤分化狀況及疾病進展情形,搭配賀爾蒙、標靶、化療或是免疫療法;若治療效果不佳時,核素治療技術便是可供考慮的選項。

基隆長庚核子醫學科主任陳世欣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瘤表面常具有豐富的體抑素受體,核素治療(PRRT)就是利用體抑素受體結合藥物進到癌細胞裡,再釋出放射線殺死癌細胞。這樣精準的腫瘤治療方式,可降低治療副作用,提升病人的預後和生活品質。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目前學界對於神經內分泌瘤的成因仍未完全清楚,但研判可能與基因有關。預防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如果反覆出現咳嗽、氣喘、慢性腹瀉、盜汗、熱潮紅等問題,或家人曾經患有神經內分泌瘤,建議進行完整的腸胃道健康檢查。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
「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杜達雄癌逝!神經內分泌腫瘤10症狀別輕忽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