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快報 新冠肺炎全球確診突破2,000萬人。致死率下降。學者表示:關鍵原因在檢測

新冠肺炎檢測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今天召開「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國際疫情提出說明及分析。並邀請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提出COVID-19檢測在科學預防醫學的新角色。

統計至8/9新冠肺炎全球預估確診人數已突破2,000萬人。預估死亡人數73.5萬人。且在七月一個月間,全球確診人數累積了1,000萬人。雖然確診病例不斷攀升,但值得注意的是,致死率下降。學者分析原因在於各國實施的檢測策略。

國際疫情仍嚴峻

印度、美國、巴西新增與死亡最多。當中印度於6/8逐步放寬封鎖之後,更有一週新增40萬確診個案,單日新增居全球第一的情況。而美國疫情也與檢疫策略呈現正相關。例如加州。原本守的不錯,但因為逐步解封且檢測數增加,所以確診情況上升。

東南亞淪陷對台灣的影響

而與台灣息息相關的越南、香港、日本也都因為經濟因素逐步解封之後,帶來第二波的感染。再加上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數增加。在在顯示邊境管制策略的重要性。而陳秀熙教授表示,不建議這時候台灣進行普篩,因為台灣的感染率仍低。應將重點放在因應各國風險分層做出入境精準檢測防疫措施,根據每個國家的風險評估,決定檢疫時間長短。台灣可考慮以檢測2次搭配居家檢疫5天,「漏掉個案幾乎是零。」且有助於疫情調查。而台大醫學院教授及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也指出,如能早期檢測發現輕度患者進行治療,則可降低重症死亡。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65歲以上、慢性病、免疫力差、癌症為高危險族群

張金堅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器官疾病、高血壓、癌症患者,以及65歲以上長者一旦感染COVID-19病毒威脅特別大。一定要多加注意!

會後媒體聯訪時陳秀熙教授表示:台灣疫苗研發雖然慢別人2~3個月,但疫苗國家隊的重要目標,仍為極力爭取成台灣成為東南亞的疫苗生產國。極力推動與美國、歐洲已經發展的疫苗團隊合作。而對於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Alex Aza)訪台一事,陳秀熙教授認為是正面的。也是爭取疫苗生產的第一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