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手腳出現紅腫,且有身體不適,一般會以為是蜂窩性組織炎,但其實還有一個長見於長輩的「丹毒」與此相像,很多人搞錯。
急診科 翁梓華醫師分享,最近有一名年屆65歲的長者匆匆前往急診,抱怨最近出現上呼吸道相關不適症狀。初步懷疑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但無論如何檢測皆呈陰性反應。一週後長者一條腿卻突然莫明出現紅腫並伴隨劇痛,於是趕緊就醫,有醫生懷疑可能患有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因此被轉送至急診決定接受抗生素治療。不過,經過仔細檢查後,發現長者的病情並非「蜂窩性組織炎」,而是屬於「丹毒」,並建議採取口服抗生素治療,不用住院。
到底丹毒是什麼?丹毒跟蜂窩性組織炎差別為何?以下翁梓華醫師為大家衛教。
丹毒是什麼?
丹毒是一種「身體對細菌感染的反應」。丹毒通常是由近期感染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後遺症。這些細菌通常存在於上呼吸道,因此若患者近期曾有上呼吸道感染,應特別留意。除此之外,香港腳等其他原因也可能導致細菌入侵。當人體感染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後,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來對抗細菌,但這些抗體也會對皮膚細胞產生反應,導致皮膚發炎、紅腫和疼痛。這種情況通常只需要口服抗生素和消炎藥治療,症狀往往在4至5天內緩解。治療後,皮膚可能會脫屑,但僅有少數病例會出現嚴重水泡破皮情況。
丹毒蜂窩性組織炎怎麼分?
「丹毒」(Erysipelas)與一般的「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在臨床上雖然有相似的症狀,但其病因卻有所不同,常常容易被誤診。另外,丹毒的外觀看起來相對較嚴重,因此一般民眾一聽到「丹毒」這個詞,往往會感到非常驚慌,以下翁醫師教大家如何區分這兩者。
蜂窩性組織炎
是一種急性皮膚感染,通常涉及從表皮層延伸至真皮層深層的深度。這類感染主要由細菌引起,其中最常見的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在臨床上,輕度蜂窩性組織炎可以僅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而嚴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並接受一至兩週的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
丹毒
丹毒雖然症狀與蜂窩性組織炎相似,但其根本原因不同。丹毒不是細菌感染,而是「身體對細菌感染的反應」。丹毒導致皮膚發炎、紅腫和疼痛通常只需要口服抗生素和消炎藥治療,症狀往往在4~5天內緩解。治療後,皮膚可能會脫屑,但僅有少數病例會出現嚴重水泡破皮情況。
兩者差異如下:
圖片來源: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延誤治療會累積細菌毒素
翁醫師指出,不論是丹毒還是蜂窩性組織炎,都屬於相對容易治療的皮膚疾病。只要妥善使用抗生素,通常都能夠有效控制疾病,並在治療結束後不會留下疤痕。然而,若不及早就醫,讓細菌毒素累積或細菌滋生,則可能導致疾病惡化,因此早期干預至關重要。
翁醫師再次強調,了解醫學關鍵和即時尋求醫療建議對於追求健康至關重要。時間就如同發條上的機械,每一刻都極為寶貴,只有高效率的行動和適當的醫療處理才能確保您的健康狀態不受損害。無論是丹毒還是蜂窩性組織炎,及時的治療是確保康復的關鍵,讓我們共同追求健康生活的目標。
療日子延伸推薦:拍痧能瘦身?亂拍小心蜂窩性組織炎!盤點3大功效,中醫師警告「這2類人」不宜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篇文章轉載自: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原文名稱為:老人家的皮膚「中毒」--丹毒!
參考文獻:
Bonnetblanc JM, Bédane C. Erysipelas: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03;4(3):157-63. doi: 10.2165/00128071-200304030-0000
圖片來源: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