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平均壽命來到80歲左右,但膝關節的壽命卻可能提早結束!在老化的摧殘下漸漸發生膝關節炎、疼痛等問題,很多人選擇置換人工膝關節,希望一勞永逸;然而,名冠診所院長 楊思寬醫師指出,他常看到患者換了人工膝關節之後,疼痛卻沒有改善!
院長指出,人工膝關節畢竟是金屬製的死物,不如原本可自行調節的「活」關節,若非逼不得已,最好不要換人工關節,何況,膝關節疼痛未必與關節本身有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以下請楊思寬院長來為大家講解人工關節風險有哪些。
人工關節手術如何進行?換人工關節風險為何?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過程
- 做手術切口:在膝關節前方正中處,做一條約15~20公分的手術切口。
- 切除、修整關節面:切除股骨與脛骨上面磨損的軟骨、十字韌帶以及部分硬骨,修除已磨損不光滑的關節面。
- 置入金屬植入物與塑膠襯墊:以金屬植入物取代軟骨,利用骨水泥將金屬植入物與硬骨緊密連接,再置入塑膠襯墊,重建一個新的關節面。
- 修整肌肉和韌帶:人工關節定位完成後,周邊的肌肉以及韌帶需重新修整,最後再用線或釘針縫合皮膚。
圖片來源:名冠診所 攻疼新醫 楊思寬醫師
7項人工關節風險與後遺症
- 麻醉風險: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需進行全身麻醉,麻醉會使肺功能減弱,術後可能會出現呼吸短促的情形,麻醉手術後,較虛弱的年長者容易出現許多肺部併發症。
- 感染風險:若是不慎在手術過程中或傷口癒合階段遭到細菌感染,導致傷口嚴重疼痛、滲液,甚至縫合線裂開,若是感染程度太嚴重,則需將再次開刀將人工關節取出,將周遭的感染組織去除,待感染獲得控制後,再重新動手術置入人工關節。
- 排斥反應:對金屬及其他材質的植入物產生排斥或發炎的反應,造成膝關節紅腫與疼痛的問題,也會使傷口癒合不全,若病況惡化,需再次手術拔除人工關節。
- 神經損傷:手術鄰近區域的神經纖維有可能在手術的過程中受損,表皮會出現麻木的感覺。
- 人工關節鬆動:人工關節術後在長期或過度使用下,可能會出現鬆動、磨損的現象,已鬆動的人工關節會隨著行走而晃動,進而擠壓到周邊的骨頭造成發炎,出現這種情形時需再次手術,取出已鬆動的人工關節重新固定或重新植入較新的人工關節。
- 血栓:手術過程中為防止出血會在下肢綁止血帶,可能導致下肢的血液流動循環性變差,血液容易淤滯,形成下肢血栓。血栓可能隨著血液循環跑到全身各處,輕者造成肢端麻木,嚴重者可能造成下肢壞死或腦中風等嚴重併發症。
- 關節僵硬,活動角度不佳:在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過程中,需要切除破壞許多的人體原本的組織,手術後局部一定會出現疤痕的沾黏問題,會使關節活動角度變小,影響到關節日後的活動,例如出現關節僵硬,行走困難或關節卡住蹲不下去等問題。
延伸閱讀:膝蓋無力、關節痛怎麼辦?置換人工關節要先知道的4件事!
換了人工關節 膝蓋就不會痛了嗎?
楊思寬院長指出,許多膝關節嚴重磨損或變形的患者,通常會先嘗試止痛藥、復健、針灸、玻尿酸、PRP等治療,若這些治療效用不大,盡管擔心手術風險與後遺症,常常在無計可施又不知道疼痛何時會好的情況下,選擇冒險開刀換關節。但院長分享,在門診中常常遇到患者換關節之後,不但原本疼痛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術後比開刀前更加疼痛,甚至行動更加不便的情況!
關節疼痛恐非源自膝蓋
院長依據多年經驗,表示臨床上許多關節疼痛個案,並不只是因為關節內軟骨磨損,疼痛真正的源頭出在關節周圍軟組織,例如鵝足、股四頭肌下滑囊、內側副韌帶下滑囊、髕骨下滑囊等部位的發炎。
其實人體的膝關節結構十分複雜,關節出現問題時,常常合併許多病因在其中,很難用單一方法解決病痛。面對膝關節疼痛必須考量膝關節周邊所有組織,逐一揪出各個病理位置的問題,若沒有確實找到並解決所有軟組織的問題,換了人工關節也無法擺脫疼痛。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換關節要三思 人工關節手術不可逆
膝關節疼痛的患者換關節要三思,因為一旦換了人工關節,這個結果是不可逆的。患者一定要嘗試找出所有可能的病痛原因,並試過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將人工關節這個選項擺在最後。
療日子延伸推薦:人工關節手術一定要做嗎?3點原則判斷 微創手術揭3好處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篇文章轉載自:名冠診所 攻疼新醫 楊思寬醫師 原文名稱為:膝關節疼痛迷思(二) 換人工關節就一勞永逸?
圖片來源:123RF、名冠診所 攻疼新醫 楊思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