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元壺腹癌病逝!壺腹癌是什麼?留意無痛性黃疸症狀 幫助提早發現

壺腹癌是什麼

曾任行政院秘書長、勞動委員會主委、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的前駐泰代表李應元不敵壺腹癌昨(11)日晚間病逝,享壽68歲。這起不幸的消息也讓許多人首度聽聞「壺腹癌」。壺腹癌是什麼?壺腹位置在哪裡?壺腹癌症狀有哪些?其實壺腹癌腫瘤長在非常不易手術的位置,早期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極難發現!療日子馬上帶您來認識這個隱形殺手—「壺腹癌」。

壺腹癌是什麼?發生率極低的罕見癌症

壺腹癌是什麼?壺腹癌是相當罕見的癌症,發生率相當低,每10萬人僅有約0.3至0.46人罹患此病,因此醫界對此癌症也相當陌生,平均好幾個月才會遇到一例。當膽管進入十二指腸的括約肌長出腫瘤,就是所謂壺腹癌。

參考資料:中央社

壺腹位置在哪?位於總膽管、胰管交會處,初期極難發現病灶!

壺腹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分的內側腸壁,是總膽管和胰管會合處。解剖上是一個凸起、看起來像乳頭狀的構造,故又稱為十二指腸乳頭。膽汁和胰液在此匯流後,注入十二指腸,進行消化功能。

壺腹其實是一個含括約肌的構造,為膽道和胰管的出口,平常只有進食的時候才會放鬆,讓膽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腸來消化食物。但是在沒有進食的時候,這個括約肌是關閉的。一般進行內視鏡檢查的時候,如內視鏡沒進入到十二指腸的這個部位就不易診斷,而且壺腹就像是「壁飾」一樣,掛在十二指腸的「牆壁」上,有時就算內視鏡有伸入到這個部位,由於一般內視鏡頭是往前看的,不會看到側面十二指腸壁上的位置,所以一般很難看清楚壺腹。因此初期的壺腹病灶如不細心看,是不易發現。

所以過去發現這個部位罹病的時候,多已轉為癌症。不但如此,癌細胞可能已侵犯到壺腹周圍的器官,很難區分是原發的壺腹癌,或是從胰臟或膽管等壺腹周圍其他部位而來的癌症。不過現在醫學技術進步,已經可以早期診斷壺腹腫瘤。

參考資料: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B.壺腹癌腫瘤位置圖。(圖/取自台中榮民總醫院。)

壺腹癌症狀以「黃疸」最為常見,胰臟莫名發炎也須注意!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院長、肝膽腸胃科專家洪弘昌表示,壺腹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可能會出現體重減輕、倦怠、腹部悶痛等症狀,當膽管阻塞時會出現黃疸症狀,而胃出口阻塞時可能會出現無食慾、嘔吐、噁心等症狀。洪弘昌院長強調,當出現無痛性黃疸之症狀不得大意,無痛性黃疸可能是膽管沒有伴隨結石及感染,而是腫瘤阻塞導致。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黃疸是壺腹腫瘤病人最常見的症狀,因為十二指腸乳頭(壺腹)控管總膽管來的膽汁流向十二指腸,一旦這個部位發生腫瘤,很容易擋住膽道出口,引起黃疸。但有時一開始會被誤以為是膽結石阻擋膽道,而後仔細檢查才發現是十二指腸乳頭病變。

而少部份患者則是因為重複胰臟發炎被發現,因為十二指腸乳頭(壺腹)也控管胰液出口,因此當發生腫瘤影響胰液流出,有可能會引起胰臟發炎。所以如果病患莫名發生胰臟發炎,壺腹腫瘤亦為診斷選項。

手術仍難治癒壺腹癌!若淋巴轉移,5年存活率剩25%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基銘解釋,壺腹癌腫瘤長的位置多在膽管、胰管及十二指腸交集處,就像在三個河流交會口施工,需要不斷進行疏通與連接,所以即使可以進行手術,腫瘤仍可能無法切除乾淨,提高復發風險。

賴基銘賴基銘引用一份文獻統計,他提到,沒有淋巴轉移且可以開刀切除腫瘤的壺腹癌患者,5年存活率約有65%至80%,一但晚期淋巴轉移後,患者5年存活率就會降到25%至40%。

參考資料:中央社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雖然不易預防,不過透過定期檢查可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升治癒機率。

壺腹癌相當罕見,成因尚無明確的研究證實,因此預防不易!國際間雖有零星研究,但發生原因、好發族群、危險因子等都是未知數,僅能提醒民眾若出現肚子痛、黃疸、發燒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說,雖然壺腹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但可以透過超音波等定期檢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當發現膽道擴張、胰管擴大或有疑似腫瘤時,醫師會進一步安排腸胃道攝影或電腦斷層檢查。若確診後,若評估能開刀,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依據不同癌症期別與癌症原發部位,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策略。

療日子也請你關心:胰臟癌症狀難發現且易擴散轉移:不明上腹痛、體重減輕須注意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翻攝自李應元臉書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