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2大攝護腺疾病,蔣介石、余天都得過!鑑定專家秦嗣林分享3招防範

攝護腺疾病

由於大多數男性工作繁忙,常飲食高脂肪和高卡路里的食物,導致攝護腺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近來就有知名作家H驚爆罹患攝護腺癌第3期(2022年),癌細胞甚至轉移至脊椎骨,被醫師警告「不趕緊治搞不好只剩2、3年」!其實罹患攝護腺毛病的名人很多。男性必須重視早期發現和妥善治療攝護腺問題的健康重要性。很多名人都罹患過3大攝護腺疾病:攝護腺肥大、攝護腺鈣化、攝護腺癌,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攝護腺相關疾病,並告訴大家如何檢測有無這些問題。


最常見的攝護腺疾病:攝護腺肥大


蔣介石

先總統蔣介石在76歲時因攝護腺肥大症苦不堪言。1962年馬拉加西總統訪臺期間,他嚴重排尿不順,經榮民總醫院檢查得知攝護腺過度肥大,需盡早手術治療。宋美齡提出聘請洋醫師,透過CIA急電徵調攝護腺專科醫師。手術使用內視鏡刮除,雖不留刀口且不太流血,但不能麻醉。蔣介石居然在手術中毫無吭聲,且手術結束後獨自走回病床。然而,手術後一個半月出現嚴重血尿,宋美齡再次請洋醫師,這次找的是泌尿科權威奈斯比。奈斯比雖然嘗試治療,但無法完全解決手術後遺症,使蔣介石晚年血尿反覆,這可能是削弱蔣介石體力、導致健康惡化的原因之一。

攝護腺癌


李家同

知名作家李家同去年5月在臉書說已罹患攝護腺癌,時年85歲的他仍相當樂觀,甚至幽默說得了病太太會對他更好。雖然不知道癌細胞是否已擴散,但仍強調目前沒有任何不舒服,甚至還可以出門打網球,請外界不用擔心。


余天

知名藝人余天2019年在節目中公開自己在健檢時發現攝護腺癌,但當時仍完全無症狀,結果一發現就是第三期,所幸還能接受開刀切除攝護腺來治療。

※攝護腺癌主要影響60至75歲的男性,近年來由於西化飲食和普及的健檢,每年新增約5000例病例。攝護腺癌進展緩慢,早期難以發現,通常在轉移之前幾乎無症狀。患者可能在骨頭疼痛等相關症狀出現時才發現,此時已有約1/3的案例為晚期或遠端轉移,治療效果大幅降低,存活率也相對較低。


延伸閱讀:
攝護腺肥大、發炎會變成攝護腺癌嗎?醫:攝護腺癌指數(PSA)助早期篩檢

如何預防攝護腺癌/肥大?


鑑定專家秦嗣林親身分享預防攝護腺疾病的3個重點

知名的鑑定專家秦嗣林十分注重攝護腺保養,主要是因為秦的父親跟大哥都有攝護腺癌/肥大的問題,所以他每一年都會去做攝護腺檢查,除此之外,有個重點

  1. 多運動:像走路就可以按摩到五臟六腑,包括攝護腺,讓你的攝護腺不會那麼充血或呆滯,可以靈活其血液循環。
  2. 注重保養:代謝越來越慢,所以會攝取一些好的食物,比如比較清淡的食物減少對身體的刺激。也會適時吃一些保健食品。
  3. 保持三通:大小便要通跟情緒要通,注意生活作息。


檢查攝護腺的4個方式

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攝護腺增生的風險也相應增加。攝護腺癌在早期通常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經進展到局部或轉移到其他部位,難以進行根治治療。因此定期進行攝護腺檢查十分重要。以下是預防攝護腺相關疾病的四種檢查方式:

檢查方式1. 肛門指診

醫師戴上塗抹潤滑劑的指套,通過肛門進入直腸進行觸診。這種檢查可以判斷攝護腺的大小,檢測是否有硬塊,主要目的是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此外,對於攝護腺癌患者PSA值正常的情況下,也是不可或缺的檢查項目。

檢查方式2. 腹部超音波

透過超音波振動器在受檢部位進行滑動,可以早期發現身體各器官的病變。診斷裝置的影像螢幕顯示身體斷層面的影像,有助於觀察直腸攝護腺的狀態,以檢查是否存在異常。

檢查方式3. 直腸超音波

這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攝護腺篩檢方法,通常在懷疑攝護腺癌的情況下進行。檢查過程中,醫生會將超音波探頭從肛門深入,貼近攝護腺進行觀察,以評估攝護腺的體積、是否有癌症侵犯,並準確設定切片位置。

檢查方式4. 攝護腺非特異抗原(PSA)血液篩檢

PSA值在攝護腺癌的篩檢、治療和追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攝護腺的上皮細胞分泌PSA,只要攝護腺出現任何問題,其數值就會上升。由於PSA上升比指診摸到硬塊提早五年,這有助於早期診斷攝護腺癌。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攝護腺開刀後要注意4點

若因攝護腺而開刀,有一些術後應注意事項:

  1. 排尿:2-3 小時要排尿一次,且注意有無血尿。
  2. 排便:要預防用力解便,當有便秘或解硬便時,可吃高纖食物或多喝水。
  3. 飲食:應均衡飲食,並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且三個月內不要進補,避免出血,也不宜喝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酒。最重要的是,除非有禁忌,否則每天飲水量大約要2500-3000cc。
  4. 活動:3個月內不要做劇烈運動或粗重工作,預防性出血。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
尿不出來、解尿痛?天氣冷「這」方面也有影響!醫:攝護腺保養要注意

好能生醫 健康好能力

資料來源:好能生醫全民健康基金會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