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列「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五類法定傳染病等級一次搞懂

法定傳染病等級 分類

疾管署於6月23日公告將猴痘列為國內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目前法定傳染疾病之傳染方式有可能藉由蟲媒、食物/飲水、空氣/飛沫、性接觸/血液、或是接觸性傳染。療日子將為您整理說明,前五類法定傳染病等級如何分類,以及特別該留意哪些疾病?

猴痘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返國出現發燒、紅疹務必主動告知

疾管署公布我國出現首例「猴痘」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為20多歲本國籍男性,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於今日確認陽性。目前地方衛生單位已依規定進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確診個案目前也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

疾管署6月23日表示,鑑於猴痘國際疫情上升,疾管署即日起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以強化猴痘的疾病監測及防治,阻斷疫情傳播,降低國人感染之風險,維護國人健康。

由於猴痘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醫師診治時,如發現疑似個案符合通報定義,務必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衛生單位將針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治療、疫情調查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防治措施。

提醒您,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建議避免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台灣出現首例「猴痘」!猴痘症是什麼?症狀通常以發燒、頭痛發展)


法定傳染病等級如何區分?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傳染病由中央主管機關衛福部,按照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等危險程度,區分成第一至第五類;處置作為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9條、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有所不同,法定傳染病等級整理如下:

  • 第一類傳染病:患者確診24小時內需通報主管機關,並應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 第二類傳染病:患者確診24小時內需通報主管機關,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 第三類傳染病:患者確診一周內需通報主管機關,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 第四類傳染病:指前三類以外,經衛福部認有監視疫情發生或施行防治必要的已知傳染病或症候群,報告期限、防治措施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

  • 第五類傳染病:指前四類以外,經衛福部認定,該傳染病之流行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有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的必要,報告期限、防治措施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

參考資料:全國法規資料庫

第一至第五類疾病整理如下:

類別 傳染病
第一類 狂犬病、鼠疫、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A)、天花
第二類 猴痘、登革熱、屈公病、瘧疾、茲卡病毒感染症、西尼羅熱、流行性斑疹傷寒、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傷寒、副傷寒、桿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霍亂、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小兒麻痺症/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炭疽病、多重抗藥性結核病、麻疹、德國麻疹、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漢他病毒症候群
第三類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日本腦炎、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急性病毒性D型肝炎、結核病、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退伍軍人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感染、梅毒、先天性梅毒、淋病、破傷風、新生兒破傷風、漢生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未定型
第四類 李斯特菌、水痘併發症、恙蟲病、地方性斑疹傷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萊姆病、肉毒桿菌中毒、庫賈氏病、弓形蟲感染症、布氏桿菌病、流感併發重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Q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兔熱病、疱疹B病毒感染症
第五類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新型A型流感、黃熱病、裂谷熱、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拉薩熱、馬堡病毒出血熱、伊波拉病毒感染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傳染病無國界,我們應該關心生活中有關傳染病之資訊,並遵守相關規定,以儘早預防並避免受到感染,甚至杜絕傳染。提醒您,若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1922防疫專線。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