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與晚年臥床率息息相關!肌少症如何改善?專家提4大要點

肌少症如何改善

家中長輩開始出現行走遲緩、常跌倒的狀況嗎?這些可能都是肌少症前兆哦!「肌少症」已成為銀髮族、甚至所有40歲以上族群的全民公敵!肌肉衰退跟老年生病臥床可是有很高的關聯性,甚至會增加死亡風險。致力於推廣運動醫學的聯新運醫總經理 林頌凱醫師,參加2022年醫療科技展,想跟大家傳遞正確的保養觀念,同時教大家如何檢測肌少症?以及肌少症如何改善與預防?


肌少症如何改善?聯新運醫想傳遞什麼觀念給民眾?

林頌凱醫師表示,一般過了40歲後肌肉品質每10年會下降8%,大腿肌力則會下降10~15%;過了70歲之後,退化速度還會再加快。而當肌肉減少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英國伊麗莎白女皇在過世前兩天,還能接見英國新任首相,代表她在臨終前身體仍然頗為健康,最終優雅莊嚴地與世長辭。安祥離世已成為一件難得的事!很多人不知道,國人臨終前平均臥床8.04年,是非常痛苦的,而且當中8成的主要照顧者是家人,給家庭造成負擔,約有35%的照顧者為了照顧家人而辭去工作。

林頌凱醫師進一步指出,根據日本統計,長輩們「被長照」的前5大原因,除了中風和失智之外,第3位~第5位的原因:老年衰弱症、骨折、骨關節疾病,都與肌肉量、肌力的退化有關。由此可見,肌肉的鍛練或維持,對於老後生活品質有多大的影響。如果要維持老後的生活品質與尊嚴,一定要注重肌肉的鍛練,很多長者以為時常走路散步就能維持健康,但走路這種低負荷的運動,其實無法有效阻擋肌肉流失,要避免肌少症需要有負荷的肌力訓練。


肌肉衰退有什麼徵兆?

林頌凱醫師強調:謹記四個字「力不從心」,包括打不開瓶蓋、常跌倒、上公車覺得吃力,走路變慢(最明顯的是過綠燈剩10秒左右就不敢過馬路)等徵兆,發現很多過往做得到的事,現在常常力不從心,就可能是肌肉衰退,甚至罹患肌少症。

另外,因為肌力/肌肉量的減退,可能導致行走、運動姿勢偏斜,或是支撐關節運作的能力降低等等,都可能導致身體出現長輩常發生的痠痛問題。


如何簡易判斷肌少症前兆?

可以透過量小腿圍(兩手合握小腿時,若發現手指握合的圈圈內剩下很多空間,可能就已罹患了肌少症)、測握力等方式來自我評估,但是否為肌少症,仍須去專業的醫療院所做詳細的評估。林頌凱醫師表示,現在有智慧分析儀器,能快速分析肌力、平衡能力等數據,再搭配醫師的專業判斷,判斷身體哪部位的肌肉可以再加強。


延伸閱讀:防疫在家待太久,小心肌少症找上門!教你判斷肌少症症狀及營養補充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肌少症如何治療?

肌少症唯一的療法就是鍛練肌肉,透過適當的訓練和飲食,就能克服「肌少症」。林頌凱醫師強調要做「有效的運動」,必須做到「有所本」、「做對運動」、「有計劃」、「能追蹤」等原則,民眾可諮詢專業的醫療團隊,進行運動風險評估,針對不同需要設計專屬的訓練動作;然後「客製」專屬練習計劃,定期檢視運動及強化的效果,個人運動紀錄等數據都能從手機監測,讓枯燥的運動變得有趣,且更加有效,希望能幫更多人遠離肌少症。最後,「營養」也很重要,肌肉的生長必需蛋白質,配合含有充足蛋白質的飲食才能增長肌肉,增加肌力。


療日子延伸推薦:體態鬆弛、走不動又站不穩怎麼辦?肌少症如何改善謹記2重點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採訪專家:聯新運醫總經理 林頌凱醫師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