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AZ、莫德納、高端疫苗,都不時傳出血栓疑慮,甚至懷疑與嚴重疫苗副作用有關,到底什麼血栓是什麼?要怎麼判別血栓症狀、盡早治療呢?
近日知名健身教練「筋肉媽媽」PO文說自己接種AZ疫苗48小時內出現高燒、頭痛、畏寒等症狀,多日頭痛還未好轉而就醫後,竟發現肺栓塞!雖然目前仍未有證據指出兩者有關,大眾難免多加疑慮。事實上,出現血栓是需要立即就醫的嚴重情形,以下療日子帶大家瞭解:接種AZ疫苗可能出現哪些血栓症狀?該如何預防?
療日子希望你也瞭解:接種AZ疫苗後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是「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後群」?
血栓是什麼?血栓與AZ疫苗的關係為何?
血栓是什麼?血栓即「血凝塊」。血小板的特定血細胞與血液中特定的蛋白質聚集在一起後,能癒合破裂的血管以控制出血,當某些凝血因子發生缺失或損傷時,就可能在體內形成血栓,而血栓有堵住血管的風險。
血栓流動到身體不同部位發生堵塞有不同名稱,比如流到靜脈稱為深層靜脈栓塞(DVT)、流到肺部稱為肺栓塞(PE),若流到腦部則可能造成中風,有猝死風險。至於AZ疫苗與血栓的關係,可能與一種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有關聯。
避免血栓症狀,請注意4點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衛教資料,建議在接種前注意以下4點:
- 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者,請醫師評估風險。
- 因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
- AZ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至少14天。
-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資料來源:台北市衛生局
接種AZ疫苗後,如何判斷血栓?5個血栓狀況需立即就醫
血栓有什麼感覺?施打AZ疫苗後的4~28天內,若發生以下症狀之一:
- 嚴重持續性頭痛(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 視力改變(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可能症狀)。
- 持續嚴重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可能症狀)。
-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可能症狀)。
請立即就醫。
不只打疫苗,血栓危險因子還包括久坐、搭飛機、翹腳
(一)血液回流受阻造成下肢血液鬱積的情況:
長期站立、長期臥床、鬱血性心臟病、肝硬化、腹壓過大(懷孕、腹水、腹部腫瘤)、靜脈曲張、靜脈瓣功能不良、血管內膜曾經受傷等病人。
(二)血液中抗凝血因子減少,增加血栓形成的情況:
服用避孕藥或荷爾蒙製劑、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生產等。
(三)其他:
肥胖,多處骨折或骨折手術;接受腹腔放射線治療病人,腫瘤細胞栓塞血管,抗磷脂質血症引發血栓,手術後臥床者。
其實日常生活中造成血栓的危險因子很多,像是有嚴重的靜脈曲張,或是心律不整,都可能在血管、心臟裡造成血栓,或是在長時間無法活動的狀態,例如搭乘長途飛機、乘車,也會增加血栓形成風險。
參考資料:下肢深部靜脈血栓病人之健康維護 - 台中榮總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雖然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大家難免有疑慮,但別忘了,若不幸染到新冠肺炎也有血栓風險。根據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載的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發生血栓的風險,比接種AZ疫苗或輝瑞疫苗的人還要高190倍左右。每1,000萬人接種AZ疫苗,出現罕見血栓症候群的比起正常狀況多出66人左右,而每1,000萬個新冠肺炎染疫者,血栓案例則多出12,614個!
因此,在疫情流行期間最好還是接種疫苗,才能給自身生命更大的保障。
療日子也請你關心:心房顫動導致血栓 恐較一般人高出五倍中風機率!如何治療?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