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普遍認為失智症是老年人才會得到的疾病,但失智年輕化的趨勢似乎也不可小覷,針對這個議題知名談話性節目「新聞挖挖哇」針對失智年輕化這個主題,邀請精神科楊聰財醫師、失智症協會陳筠靜祕書長、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老師、營養師劉怡里、失智症患者的家屬劉若涵小姐、失智照顧中心護理師,一起來到節目中進行分享討論。
失智年輕化? 是台灣還是全世界的趨勢?
以台灣現狀來說,楊醫師提到台灣目前還是平均80歲以上的年紀比較容易得到失智症,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臺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113年公佈的調查,推估113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120年將逾47萬人;130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近68萬人,在65-69歲、70-74歲、75-79歲、80-84歲及85歲以上之年齡別盛行率分別為2.40%、5.16%、9.10%、16.00%及23.23%,年齡越高失智症盛行率越高,細分男女的狀況,女性失智症盛行率為9.36%,高於男性之6.35%。
楊醫師進一步解釋,台灣的平均壽命,男性為80歲,女性則為86歲,隨著年齡的增長,患上失智症的風險也隨之提高。以數據來說在80歲到90歲的年齡段中,每三個人就有一個可能罹患失智症。。
不過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失智同樣面臨著這一個趨勢威脅。目前全球每三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令人驚訝的是有人在30多歲時就被診斷出失智症。楊醫師指出,全世界目前有一個案例,最年輕的失智症患者僅在17歲時就開始出現症狀。
避免失智症的預防與飲食
楊醫師分享了罹患失智症的情況並提到失智症具有遺傳性,儘管並非百分之百遺傳,連他自己屬於高危險群。因此他非常重視預防,並強調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四個關鍵:能睡、能吃、能動、能笑,其中楊醫師強調了良好睡眠的重要性,他分享了自己每天晚上固定時間祈禱並入睡的習慣,以及保持規律作息的做法。他還提到,寫日記、腹式呼吸、參加運動等,都有助於減輕壓力,保持心情愉快,從而預防失智。
另依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報告,台灣的失智症個案76.97%在家中照顧。因此,照顧者日常生活健康飲食照護識能更顯重要。所以營養師怡里指出,均衡的六大類食物攝取是預防失智症的基礎,而地中海飲食則是針對失智症的有效預防措施之一,地中海飲食強調攝取全穀類食物、橄欖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多食用堅果、辛香料等。同時,她建議可以用台灣當地的食材,如大蒜、洋蔥,來替代地中海飲食中的迷迭香、茴香等辛香料。
失智症家屬的照護經歷與挑戰實例
來賓劉若涵小姐放棄了正職工作,專心照顧患有失智症的父母,父親在88歲時因巴金森氏症和退化性關節炎逐漸出現失智症狀,最初的症狀是錯認他人,甚至將復健診所的病友誤認為已逝世的老鄉。劉小姐和她的家人聘請了一名外勞來照顧父親,因為他患有巴金森氏症、退化性關節炎,且腿部肌無力,需坐輪椅,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的情況逐漸惡化,變成失能且需臥床。這段時間長達五年,外勞的服務期限屆滿後,因疫情影響,劉小姐決定去學習照顧服務員的課程,為父親的照顧做準備。
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劉小姐學會了抽痰、安裝鼻胃管...等方式並成功銜接了這些護理工作。她的父親最終在93歲去世,前後五年的臥床照顧對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雖然母親在父親去世前也一直協助照顧父親,但在父親去世後,也逐漸顯露出失智的跡象,起初劉小姐並未察覺母親有失智症,但後來注意到母親經常找不到東西,尤其是經常丟失公車票證,母親在症狀發生前,78歲的年紀仍在藥妝店打工,每天需乘公車上下班,丟失票證這使得她開始意識到母親可能也患上了失智症。
而劉小姐本身因疫情影響失業後,接受了政府補助的照顧服務員訓練,並最終考取了相關資格。但這段過程中,她需要同時兼顧家庭、照顧父母和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照顧工作不僅非常辛苦,而且成就感低,因為看到的是長輩逐漸退化的身體狀況,心中五味雜陳,若涵的照顧經歷反映了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家屬在精神和體力上的巨大壓力,雖然她依靠政府的社會福利和補助,參加了免費的照顧服務員課程,但她仍需面對來自家庭經濟、情感支持和照顧技術方面的挑戰。
療日子希望你也知道:早餐吃水煮蛋防失智!完美水煮蛋怎麼煮?這時間煮出的好剝又健康!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失智協會的任務與長照2.0的服務補助
失智症協會的祕書長陳筠靜,擁有15年的社工經驗。協會提供並負責多方面的任務,包括提供直接服務,如日間照顧,幫助失智者參與認知促進和體能維持活動,特別是針對較年輕型失智者,幫助他們維持體能,減少因臥床帶來的家庭壓力。
此外協會協助失智者保持社會連結,提供像咖啡廳打工這樣的社會參與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工作與自信心。同時關注失智者家庭的經濟與心理壓力,特別是當家庭唯一收入來源因病無法工作時,協助家屬銜接照顧責任。
台灣政府自106年開始推行長照2.0計畫後,提供了多種補助與資源,旨在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並促進失智症患者及其他需要長期照護的人群的生活品質。以下是關於長照2.0的補助整理:
長期照顧服務補助:
補助提供失智症患者、行動不便或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者每月固定次數的居家服務,例如家庭幫傭、到府洗澡等。家庭負擔費用會根據個別情況有所不同。
社區資源的利用:
強調友善社區的概念,讓長者可以走出日照中心,參與社區活動。例如,影片中提到的萬華區高中生和小朋友參與活動,這種跨年齡層的互動能夠為長者帶來活力。
社區內的友善環境:
與社區店家的合作,如友善的披薩店或洗頭店,長者可以在社區中獲得更多關懷,保持社交活動的同時,維持日常生活的美感和自我照顧。
個別化的活動安排:
根據長者過去的職業和興趣,提供個性化的活動,讓他們能夠繼續發揮自己的特長。例如,曾為廚師的長者可能會被安排與烹飪相關的活動,這樣的安排不僅有助於維持認知功能,也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
口腔健康的維持:
口腔健康對於預防失智症的重要性。研究顯示,牙齒的健康與大腦健康密切相關,缺牙或牙周病可能增加失智風險。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長者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環。
這些補助和支持旨在創造一個更全面和友善的長期照護環境,讓需要長照的長者能夠保持尊嚴和生活品質,也減輕了家庭照顧者的壓力。
更多詳細的內容與精采對談,歡迎點及下方節目頻道連結。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篇文章轉載自:新聞挖挖哇節目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