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健康?把這個時間空下來,共同打造家庭用餐環境!

如何更健康

如何更健康?在<快樂的15個習慣>一書中指出,良好的習慣正是為無限的可能預作準備,「家庭是習慣的道場。」據說福澤諭吉是日本第一位在自己的著作《教育論》中公開表示「習慣應該在家庭中培養」的人。以這本《教育論》的思想為準則的話,雙親為培育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角色,責任十分重。前幾代的父母之所以格地訓練孩子們的禮儀、言行,大概與這本書的呼籲有些關聯吧。

英國道德教育家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這席話,也可以提供你作為參考。「最重要的是,人在幼年時代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日成為習慣之後,有可能終身、永遠都不再改變。就像雕刻在樹皮上的文字,會跟著樹木的成長而放大一樣。」也就是說,從幼小时代便一再重複的行為,一日成為習慣之後,甚至會轉為一種「癖性」,只要是童年時代養成的,一輩子都難以消失。

如何更健康?醫師:讓用餐時間空閒下來

在家庭反反覆覆的生活瑣事當中,用餐是最重要的一段時間。飲食對身體的影響極大。譬如說,若孩子從小就習慣少鹽分的食物,成年後也自然會喜歡清淡的飲食。那麼,就多少會減輕因鹽分攝取過量而罹患高血壓、心血管阻塞等疾病的不安感。

一直以來,日本人罹患胃癌的比例有偏高的傾向。胃癌主要的致病因素與鹽分攝取過多、或食入溫度太高的食物等,脫不了關係。如果從小教導正確飲食習慣的家庭愈來愈多,罹患胃癌者不也就會之減低了?就算不至於患病,飲食習慣若混亂不堪,各種對身體不利的症狀也會逐漸出現。

從前,許多孩子經常拖著兩條鼻涕、或是長頭癬,做過醫學上的研究之後,才發現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所致。現在,因為品質優良,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擺滿了餐桌,流鼻水、長癬的孩子雖不復見,但是,二次大戰剛戰敗時的日本家庭,一樣有營養不足的問題。就算追究了種種原因、重新檢視飲食習慣,仍然有其限制。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如何更健康?關鍵來自於「家庭用餐環境」

從前有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的習慣,大家愉快地邊吃邊聊,就算被罵「這樣子很沒禮貌!」或兄弟姊妹吵架了也不例外,總會在餐桌上一起吃一頓熱熱鬧鬧的晚餐。

但現今這個時代,家人吃晚飯的時間都不一樣了。爸爸最有可能因為飯局或加班,無法回家吃飯;媽媽也會因為工作需要而遲歸,孩子只好一個人在家吃飯。甚至,很多孩子就隨便在便利商店買一些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事。這樣的狀況之下,要一邊吃晚飯、一邊聊這一天發生了哪些事,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作者指出:「常常遇見與他人四目相交時,總會露出溫柔而親切微笑的人。只要一看到這樣的人,我就忍不住想,這一定是個在氣氛穩定、充滿愛情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家人之間也總是交換著愉悅的微笑,空氣中流蕩著幸福空氣。」每一個家庭的餐桌上,不只是影響到孩子的身體而已。餐桌上還可以成就一個孩子的品格。

療日子推薦閱讀:防疫情緒造成胸悶、記憶力下降... 8個小行動化壓力為成長

好書推薦:快樂的十五個習慣:日本名醫作家日野原重明91歲時現身說出

作者:日野原重明・聖路加國際醫院內科醫師、聖路加看護大學名譽校長、國際健康診療學會會長、生活計畫中心董事長、全日本音樂療法聯盟會長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