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朱俐靜40歲不敵乳癌病逝!年輕型乳癌怎預防?哪些人要提早乳房檢查?

年輕型乳癌

歌手朱俐靜不幸因乳癌逝世,年僅40歲,她的過世讓許多人感到惋惜,同時認知到年輕型乳癌的可怕。乳癌是台灣女性罹患率第一名的癌症,容易復發跟轉移,而年輕型乳癌的死亡率又更高!為何年輕人罹患乳癌死亡率更高呢?如何檢查與預防?療日子請萬芳醫院乳房外科 張渭文醫師來解惑。


年輕型乳癌的定義?40歲為標準

醫師表示,大部分研究以40歲為標準,40歲以下罹患乳癌視為年輕型乳癌,國內外專家一般共識是「40歲以下罹患乳癌為年輕型乳癌,35歲以下則為極年輕型乳癌」。

※醫師特別澄清,因為媒體喜歡報導年輕人得乳癌的案例,導致大眾以為有乳癌年輕化的趨勢,但台灣近十年來40歲以下的乳癌發生率並沒有增加,整體趨勢是穩定的,希望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為何年輕型乳癌的死亡率較高?

幾乎所有癌症都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罹患,多數的癌症成因都是多重因素造成:經年累月接觸環境或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加上體內的基因突變等危險因子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才會罹患癌症。若是年紀輕輕就罹患乳癌,很有可能是天生帶有容易罹癌的基因,或是乳癌腫瘤的本質比較有侵略性,因為如此,年輕型乳癌一般來說往往容易復發、治療上也比較棘手,五年存活率較低(通俗地說,就是死亡率較高)。

醫師指出,乳癌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的台灣全國平均(涵蓋所有年齡層)約36~40%,而根據世界各國的研究,若是40歲以下的乳癌患者,各期別的五年存活率大約會比全體乳癌病人的平均值再低5%,換句話說,年輕型乳癌的死亡的風險的確較高!


45歲後才有公費篩檢,哪些人要提早乳房檢查?

哪些人最好在45歲之前做乳房檢查呢?醫師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是家族病史!

雖然初經早、晚生(但現在台灣人普遍晚生,生第一胎的年齡平均近30歲)、沒有哺乳等因素,都會使罹患乳癌的風險增高,但重要性都遠遠不如家族史。如果整個家族有多人罹癌(不限於乳癌),或是二等親(比如媽媽、外婆、姊妹等)有人罹患乳癌,尤其是罹患年輕型乳癌,都要特別小心。醫師建議上述的高危險群到了35歲就要開始做乳房檢查。


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年輕型乳癌適合哪一種?

醫師先解釋,為什麼45歲後才有公費篩檢?這牽涉到檢查儀器的問題,乳房檢查主要有乳房攝影與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檢查仍是目前公認的乳房篩檢標準工具。

乳房超音波檢查的結果容易受到機器規格、操作者與判讀者的經驗等等因素影響,所以乳房超音波檢查較不適合當作全國篩檢的工具。;因此政府以乳房攝影來做普遍篩檢,然而乳房攝影對年輕女性或是緻密乳腺的女性的靈敏度較低,所以乳房攝影不建議在年輕(40歲以下)的女性族群用來當作普篩的工具。

醫師建議,年輕女性(此指40歲以下)建議先做乳房超音波,現在乳房超音波的解析度越來越好,也可以偵測到一部分乳房的鈣化點,若檢測出鈣化點再加做乳房攝影;40歲之後則建議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兩者都做。許多人會問「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哪個較好?」其實兩者都很重要,乳房超音波對微小腫塊陰影較敏銳,但對與乳房異常鈣化點的偵測率較差;而乳房攝影對於乳房的細微鈣化點則非常敏銳。


年輕型乳癌跟非年輕型乳癌有差別嗎?

醫師指出,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年輕乳癌跟一般乳癌的特性不太一樣。整體來說,大多數為雌激素(包含ER動情激素受體或PR黃體素受體)陽性的乳癌,此外還有HER2陽性乳癌和三陰性乳癌。但年輕型乳癌患者的雌激素陽性比例較低,陰性居多;HER2陽性的比例,或是三陰性乳癌的比例也較高。很不幸,具有這些特性的乳癌比較有侵略性,且容易復發,所以年輕型乳癌的治療成績也較整體乳癌病人來得不理想。


延伸閱讀:三陰性乳癌是什麼?免疫療法如何反制癌細胞?乳癌醫師一次講清楚 

另外,年輕型乳癌腫瘤源自基因問題的比例也較高,比如BRCA1、BRCA2的突變基因,而有這兩種突變基因的患者,通常三陰性乳癌的比例比較高,而且容易復發。


現今乳癌治療的痛苦程度是否減少許多?

說到治療的痛苦程度,醫師以化療為例,指出雖然傳統的乳癌化學治療藥物在過去20年內沒有什麼革命性的藥物問世,但隨著醫療科技與觀念的進步,如今乳癌化療除了部分自費的藥物可減低副作用外,再加上現今乳癌治療上強調多領域的專家介入,比如藥師、營養師等等,並配合良好的營養補充品,都有助於降低化療副作用、併發症的發生,加速病患復元。

醫師說,其實乳癌的化療副作用整體來說比其他癌症少,也比較好處理,大部分的癌友都能順利渡過約3~6月的化療過程。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乳房檢查要注意時機

乳房檢查建議選在生理期結束後一週,以免受到荷爾蒙波動影響;若是停經後婦女,則為每月固定一日,怕忘記的話,可將生日訂為檢查日。


療日子也請您關心:(5類女性是乳癌高危險群!醫:定期乳癌篩檢、乳房自我檢查可降低死亡風險)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訪問專家:萬芳醫院乳房外科 張渭文醫師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