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症狀與原因是什麼?三類高危險群須注意 自我檢測3原則!

心悸症狀

9/29 世界心臟日,衛福部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更多癌症更易致命不得輕忽。而世界心臟聯盟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調查指出:民眾對疫情產生恐懼,就醫回診人數急遽減少,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害生命。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若發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擔憂疫情而害怕就醫,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才能增加復原機會。以下就由療日子來介紹心悸症狀與原因!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心臟沉下去」、「心臟要跳出來」、「胸口不舒服」等很多病人上門求診時,會將心悸這樣形容,博仁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蘇上豪指出,心悸在醫療上是一個主觀的名詞,簡單說,心悸是一個症狀,這種不舒服跟心跳有關,每個人的狀況是不同的,它並沒有特定的好發年齡、性別的差異,只要自覺不舒服就可能是心悸。

心悸如何判斷?

蘇上豪指出,醫療上有個有趣的標準,以每分鐘49下為基礎,每增加10下壽命少一歲,正常心律為每分鐘60100下,這個正常的基礎,就是沒有症狀,有些人80幾下就會不舒服,醫師就會去觀察病人平常的心跳,如果這位病人平時的心跳都在50上下,當他跳到80多下時,代表可能身體出現問題。

「常常有人說你吃到味素,中國餐館症候群」曾經有病人這樣形容,蘇上豪認為,這是相當傳神的說法,基本上有幾種可能心跳快、心跳慢、心臟亂...等,有時候,心律都沒有特別不舒服,只是覺得胸口像是被重石壓,這很有可能也是心悸。

造成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情緒、藥物、血壓、心臟的瓣膜疾病、腸胃道的症狀、脫水等都可能是造成心悸的原因。」蘇上豪指出,有些病人因為本身有甲狀腺亢進的疾病,所以本身心跳就會比較快,另外,因為壓力大引發的情緒、睡眠不佳也會引發心悸,引發的交感神經興奮,就會導致血壓高跟心跳很快。

心悸≠心律不整 自我檢測掌握「3原則」

蘇上豪解釋,心悸是病人跟醫師講的主訴,心律不整就是症狀的觀察,醫師會量脈搏、做心電圖,心臟亂跳就是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即為心臟沒有規則的跳動。

蘇上豪指出,當身體出現不舒服狀況時,用中醫把脈的方式,將食指中指放在把脈的位置,拿出碼表或者使用智慧型手錶進行自我監測,如果是用碼錶者,以15()X4做為單位,掌握下列三原則:

  • 速率:吸氣的時候增加心輸出量,心跳就會變快,吐氣的時候,會讓副交感神經興奮,這時心跳變慢,可以藉由觀察吸氣、吐氣的狀態,計算速率有無一樣。
  • 掉拍子:每一跳跟每一跳中間,應該是力量一樣的,有時候會一跳不見,這就是很可能是心律不整。
  • 拍子有無重:或者摸起來脈象時大時小,這也是不好。

蘇上豪指出,假設大多時候靜止心跳每分鐘70下,測量結果是100多,代表心臟可能出現狀況,這時就應立即就醫。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三種人需要特別注意!

「任何不舒服都應該由專業的醫師進行鑑別診斷。」蘇上豪提醒,當已經影響到生活作息或是出現明顯的不規律,就應該立即馬上就醫,很多時候,心悸的源頭並不是「心臟疾病」造成的,而是其他疾病或正在服用藥物導致的心悸,心悸很容易出現跨科會診,另外,心悸也跟家族的疾病遺傳史有關,而年長者也是心悸的高危險群。

  1. 家有病史家族有心臟疾病相關遺傳史者,會出現心悸的機率比一般人來的高。

  2. 年長者超過60歲的年長者,就很容易出現心房顫動的問題,簡單說,電線就會破皮,心臟跳久也會出現磨損。

  3. 服用特殊藥物高血壓藥物、甲狀腺功能亢進、支氣管擃張劑等,藥物有很多種,建議在服用藥物前,可以詢問專業醫師是否有相關副作用,要清楚了解藥效,另外。食物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例如:柑橘類、葡萄柚等在服用藥物後,又服用相關食物,就會導致藥物吸收變快。胃乳片則會降低藥物的作用。

療日子希望你也知道:三高、疲勞易加重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訪問醫師:心臟血管外科蘇上豪醫師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