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距離、隔板都難防新冠肺炎!研究:氣膠傳播增加病毒懸浮、傳染時間

氣膠

去年「氣膠傳播」(空氣傳播)的可能性被提出時,一時人心惶惶,而近日空氣傳播已被中山大學王家蓁主任主導的跨國研究證實了,並指出目前全球以「防範接觸/飛沫傳染」為主的防疫策略,可能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原因。

若考慮到氣膠傳播的風險,保持社交距離的安全性可能不如增加口罩密合度,而像防止飛沫噴濺的防疫隔板,可能還會增加民眾染疫風險。近日「接觸傳播」已被美國CDC證實,不像過去所認知的重要,或許我們現在正要迎接一場防疫思維的大轉變。

氣膠傳播比飛沫飄更遠、在空中停留更久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主導的台灣、美國、以色列跨國團隊,27日於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論文,完整交代病毒以氣膠傳播(又稱「氣溶膠傳播」或「空氣傳播」)的機制。該論文指出,新冠肺炎超級傳播事件都指向氣膠傳播是主要途徑,而非過去認知的飛沫/接觸傳播。

※氣膠是什麼? 氣膠泛指懸浮於空氣中的微小固體或液體,具有夾帶病原體的能力。

王家蓁教授指出,比起飛沫,氣膠不僅在空氣中懸浮得更久,可長達數小時,能夠傳播到比現行規範的1~2公尺社交距離更遠的距離。另外,氣膠傳播在短距離傳播的威力也更強,但目前全球各國所採取的防疫規範,是根據接觸及飛沫傳播而設計,並無法有效遏止氣膠傳播,無疑是在防疫上的一大破口。

氣膠可將病毒帶入肺部深處,鼻咽篩檢可能驗不到

論文指出,許多文獻都表明呼氣時氣膠的濃度遠高於飛沫,許多研究也發現氣膠中的病毒含量比飛沫更高。

小顆粒的病毒氣膠一旦吸進體內,尤其是5微米以下者,可直接越過鼻咽及上呼吸道,到達肺部更深處的細微支氣管,甚至是肺泡處,如此一來,可能就無法被鼻咽採樣篩檢偵測到。

19世紀初,學者刻意淡化氣膠傳播的影響力

研究團隊追溯,為何氣膠傳播未受到防疫體系應有的重視?發現是因為1910年代的學者顧慮到空氣傳播途徑太難防範,為了鼓勵人民勤洗手注重衛生,因而刻意淡化空氣傳播的重要性,這影響到了目前以飛沫及接觸傳染為主的防疫規範。

防疫隔板可能增染疫風險?學者:空氣的流動與清潔更關鍵

論文表示,氣膠傳播並非難以防範,只是要更加留意「加強空氣的清潔與消毒」以及「氣流的流動方向及影響」兩點。因為氣膠比飛沫更容易受周邊環境氣流風向、室內/中央空調通風系統影響。

論文提到近期一篇國外研究指出,用來隔開座位防疫隔板,雖然可以阻絕人們口中噴出的飛沫,卻可能妨礙氣流的流通,反而增加氣膠傳播的風險。

對此,有記者在防疫記者會向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提出,陳時中回應,該研究沒有「增加隔板會增加染疫風險」的直接證據,並指出該研究主要的論述是「接觸受汙染的環境,為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之一」,而公共場所維持良好通風、落實環境消毒,本就是台灣重要的防疫手段。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避免群聚及保持社交距離之外,口罩密合度更關鍵

目前新冠變種病毒如Delta型等正肆虐全球,其傳染力更強,部分案例甚至僅需15秒即完成傳染,更加突顯防範氣膠傳播的必要性。論文表示,除了現行的避免群聚、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外,其實口罩的密合度對於阻絕氣膠更加關鍵。

延伸閱讀:陳珮騏鳥嘴口罩改裝 美CDC也激推!戴口罩沒貼合易吸入病毒氣膠

另外,改善室內通風、避免室內髒空氣重覆循環、室內加裝含有可過濾氣膠微粒濾網如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或加裝可有效抑制病毒活性的紫外光燈(UVC)也都是可行的防疫措施,皆可有效降低室內病毒氣膠傳播。

療日子延伸推薦:(外出回家病毒沾滿身?居家防疫洗衣6原則 溫度+這個助消毒)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