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員大熱天「拚跑單」頭暈不適多次擦撞自摔!醫:是熱衰竭症狀

熱衰竭症狀

7月才過一半,這個月就已經統計有超過300人發生熱傷害!由於天氣太過炎熱,也常發生民眾被熱昏,甚至發生重症的案例。此外,根據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指出,門診中就曾遇過兩名熱傷害的病人都是外送員,一名52歲陳姓外送員,患有糖尿病,本身水份調節功能不佳,為了拚收入,把握中午尖峰時段努力跑單,騎機車頂著豔陽奔走,導致噁心想吐、暈眩、食慾低落,情況長達數日趕緊就診,就診才知已經引起「熱衰竭症狀」;另一名30歲的張姓外送員則是滿臉通紅來到門診,主述最近送餐路途中時常因為頭暈,發生5-6次擦撞自摔意外,也曾騎車暈倒過,原以為是罹患腦部疾病,經門診詳細檢查確診為「熱中暑」。

你知道嗎?大家口中的中暑其實是熱衰竭!每年的7~8月是民眾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高峰期,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7月起熱傷害累計300人次!大熱天更應該多注意身體狀況。提醒您,嚴重熱衰竭最後也可能導致休克、死亡,千萬不能小覷!想知道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如何區分?熱衰竭如何判斷?以下將由療日子為您整理。

熱衰竭症狀與中暑有什麼差別?

根據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醫師郭書顯表示,中暑是指高溫環境下,身體難以散熱,造成體溫超過40.5℃,合併意識混亂、意識不清,這是所有熱傷害中最嚴重的;一般人在夏天高溫時引發不舒服,常會說自己「中暑」了,這其實是熱衰竭,指的是身體在高溫下持續流汗,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但體溫大多是正常的;另外,當汗水爆量時,常會造成肌肉抽筋疼痛,稱為熱痙攣。

  • 熱衰竭症狀:主要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水分的大量流失,病患會覺得非常口渴;或一時飲用過量的水,而忽略「鈉」離子的補充。體溫大多是正常,或者稍微上升一些;病患會有頭痛、疲倦、無力、躁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
  • 中暑症狀:起初身體會覺得熱、皮膚乾躁發紅、心跳過快、呼吸過快、低血壓;情況繼續惡化時會發生熱的調節機能失效,身體體溫上升很高,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多個器官衰竭、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以及昏迷、抽筋。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8種人比別人更容易中暑!症狀不只頭痛、拉肚子,快用酒精降溫消暑)


一表區分四種熱傷害!熱衰竭、
熱休克需積極降溫

根據急診科翁梓華醫師分享,醫學上對於熱傷害(Heat injury)是廣泛指熱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問題的根源主要來自於人體對於散熱的調控失敗,最後導致熱量蓄積,進而對身體導致傷害。急診上最常見的熱傷害主要有四種: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熱休克(中暑)分別整理如下表。

種類 症狀 急診治療 死亡率
熱暈厥 短暫暈厥,還是建議到急診檢查是心臟問題 支持性療法
熱痙攣 肌肉抽筋、體溫可能稍高或正常、大量出汗 支持性療法
熱衰竭 肌肉抽筋、體溫<40度、噁心嘔吐、頭痛、頭暈、低血壓 積極降溫 低-中
熱休克(中暑) 熱衰竭的症狀+體溫>40度+神經學症狀,甚至可能無汗 積極降溫

參考資料: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6種人是熱衰竭高風險族群!慢性病患、年長者應留意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根據衛福部資訊,以下為容易因高溫而造成熱傷害的6大族群:

1.嬰幼童

因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而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

2.65歲以上的長者

因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

3.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

慢性病患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

4.服用藥物者

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機率,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含有抗膽鹼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

5.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

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

6.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

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熱衰竭會有後遺症嗎?

一般來說熱衰竭經過好好治療,通常會完全痊癒,不會出現長期後遺症。但若是當下未即時治療,甚至演變成熱中暑時,很有可能會因中樞體溫調節失常,體溫飆到40.5℃以上,神智不清、胡言亂語、癲癇發作、全身系統性發炎、腎、肝,以及腦部機能受損,最嚴重也可能引發多發性器官衰竭死亡。

熱衰竭怎麼辦?如何急救處理?

當發現自己或親友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泡冷水、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此外,翁醫師也分享,在急診對於一般的熱傷害像是熱暈厥、熱痙攣,多是採支持性的療法,如果病患在初步的照顧之後有改善,就會讓他回家,但如果是熱衰竭或是熱中暑的患者都會需要積極降溫,像是讓病人吹電風扇、泡冰水、甚至是直接把冰塊倒在他身上(鼠蹊部、腋下、頸部),儘量在一個小時之內讓體溫降到39度以下。

參考資料: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避免於陽光下曝曬是最佳預防方式,伴隨高燒、昏迷應送醫!

全台近期仍是晴朗又炎熱天氣,幾乎各地高溫都有機會達38°C以上,建議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郭書顯醫師說明,在夏天一定要有充足的水分,但對於在大太陽或悶熱的環境下工作的人,或是冒著酷熱運動的人,因為過度流汗,不僅水分流失,電解質也會流失,易造成熱痙攣,也可能引發熱衰竭,甚至中暑。所以,不僅要補充水分,也要補充電解質,譬如說,吃香蕉補充鉀離子,喝鹽水補充鈉離子,喝運動飲料補充鈉、鉀、鎂等電解質。

此外,郭醫師也強調,預防熱傷害的最好方法是不要曝曬於大太陽下,但某些人為了工作又不得不如此。若是熱衰竭或熱痙攣,還可以自行到陰涼處,降溫休息,多喝水及含電解質的東西,但若是中暑,發高燒甚至昏迷,就一定要馬上送醫,絕對不能自行降溫,因為一般家庭的降溫設施不足,時間一久,腦及各器官都將受到傷害,甚至喪命。

參考資料:衛福部彰化醫院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提醒您,不管是在戶外曬太陽,還是在室內吹冷氣,都應該要適時地補充足夠的水分,若一旦出現熱傷害引發的不適症狀,也要把握五大急救原則:「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幫助病人恢復正常。並留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因「暫時」製造表面皮膚已降溫的現象,同時毛細孔卻遇冷收縮,反而有礙身體的散熱行為。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