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壓高不一定青光眼,眼科醫:還要看眼睛「罩杯」大小

眼壓高

青光眼是常見的眼部疾病,嚴重可導致失明,而眼壓高是造成青光眼原因,所以若懷疑自己有青光眼,通常都會測眼壓高低,而有時候醫師還必須配合「眼睛底部的杯子大小」來判斷,好像判斷女性胸部的罩杯尺寸,這是什麼樣的檢查呢?


護眼達人陳瑩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大公司的會計王小姐,由於長期使用電腦,最近常覺眼眶痠痛,以為是老花將至,到醫院做檢查,醫師檢查了她的眼底後說:妳的視神經盤「杯子」比較大,疑似青光眼,需要進一步檢查。


王小姐覺得很納悶,她的眼壓並不高,為什麼會被懷疑青光眼呢?尤其醫師說眼睛裡有個杯子,只知道女生胸部大小有所謂的罩杯單位,難道眼睛結構也可測量罩杯大小?


眼壓高的標準因人而異,有些人眼壓低仍發生青光眼

青光眼是種眼壓升高造成眼睛傷害的病,所以篩檢青光眼最基本的檢查當然是「量眼壓」,但眼壓量測有兩大盲點:

  1. 眼壓在不同時間有不同變化,一般人起床到中午之間眼壓會逐漸升高;或是在量眼壓時,眼皮因緊張壓迫眼球,眼壓也會升高。

  2. 每個人對眼壓的耐受性不同,20年前學界以「眼壓大於21mmHg」來判斷青光眼,但現在發現,有的人眼壓大於25、26mmHg,追蹤半年至一年,卻因為視神經耐受性強而無眼睛傷害,只能稱之為「眼性高壓」;有些人眼壓只有15~16 mmHg,卻發現眼底持續產生傷害,稱之為「低壓性青光眼」。

眼壓的變化

既然眼壓已無法滿足篩檢青光眼的要件,臨床上醫師還會以「眼底罩杯」做為篩檢青光眼的重要標準。


判斷青光眼要看眼底的「杯子」與「盤子」

視神經由眼球後方穿入眼球的部位,稱為「視神經盤」(Optic Disc),是視神經的根部,由此處視神經纖維像雨傘一樣360度向四周放射,構成視網膜,其中央有個凹陷,形狀像個杯子,因此被稱為視神經「杯子」。當醫師以儀器看入眼底,就會看到「一個杯子(視神經盤凹陷)放在盤子(視神經盤)上面」的影像,而杯子與盤子直徑的比,就稱為「杯盤比」,一般杯盤比約小於0.3。
    

視神經杯與盤

視神經杯與盤

     
視神經盤就是視神經穿入鞏膜的地方,當青光眼眼壓升高時,視神經盤便是眼球壁上最脆弱最不能忍受眼壓的地方(圖五),當慢性眼壓對視神經造成傷害時,杯子自然會變大,由於盤子的直徑是不會變化的,而杯子到底多大也說不清楚,所以臨床上以杯盤比來評估杯子有否變大,當杯子變大,杯盤比升高時,就代表視神經受到眼壓的壓迫,所以臨床上杯盤比變大,自然就會提醒醫師要做進一步檢查。

視神經杯與盤

青光眼視神經盤無法忍受眼壓

高齡者與高度近視患者對眼壓的耐受性較差

由於青光眼是個變動性極高的慢性病,尤其老人家與高度近視患者由於眼球結構脆弱,對於眼壓的耐受性較差,所以除了眼壓的量測外,醫師主觀上也會用杯子有否變大來篩檢「隱藏性青光眼」。


臨床上由於慢性青光眼症狀不明顯,有時也容易和「老花」或「電腦視覺症候群」相混淆,一般人做健康檢查時,若眼壓不高,且醫師遺漏杯盤比的檢查,那就不容易篩檢出早期青光眼了。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青光眼嚴重會導致失明,當發現青光眼怎麼辦呢?一定要動手術嗎?陳醫師指出,除非急性發作,一般對青光眼的治療以藥物為主,且因為雷射的發明,很多在開刀房才能克服的問題現在只要在門診應用雷射就可以解決。因為科技的進步,必須手術的情況已經減少很多了。主要是用藥治療青光眼,醫生會根據病患點用藥物的感覺來調整藥物,醫師強調,青光眼患者一定要每隔3個月至半年做一次視野檢查,以評估藥物的療效。

療日子延伸推薦:(青光眼怎麼辦?會失明嗎?想知道如何診斷與治療這邊看!)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篇文章轉載自:陳瑩山眼科醫師醫療網 原文名稱為:青光眼:眼睛的「D罩杯」

圖片來源:PIXELS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