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杜達雄癌逝!神經內分泌腫瘤10症狀別輕忽

據報導,曾經為羅大佑、張雨生、吳奇隆、黃鶯鶯等多位歌唱界名人設計唱片封面,被稱為「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的杜達雄傳出罹神經內分泌癌。杜達雄今年2月曾在臉書透露開始住院、化療,並向自己加油打氣「我會好好的做化療跟它奮戰到底的,加油!」不過(6)日卻傳出噩耗,因惡性神經內分泌腫瘤四期病逝,享壽66歲。
講到內分泌腫瘤,大家也許第一個想到的是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所以神經內分泌瘤又稱「賈伯斯病」。可怕的是它初期症狀往往不明顯,發現時多已是末期,難以醫治。
惱人毛病不斷又治不好,包括停經婦女最常發生的盜汗、熱潮紅等不適,都有可能是神經內分泌瘤的徵兆喔!在一年一度的「神經內分泌瘤日」,快跟著療日子一起來瞭解這個神秘又致命的癌症吧!
賈伯斯不是死於胰臟癌,而是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
講到胰臟癌,很多人會想到賈伯斯,但其實賈伯斯罹患的並不是胰臟癌,而是比較罕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你可能沒聽過「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其實很像神經細胞,但又具有分泌荷爾蒙的特性。它能感受周遭環境而分泌活性胺或胜肽,藉此保持身體機能運作。
延伸閱讀:上腹痛、噁心嘔吐是急性胰臟炎症狀!高達9成為膽結石、飲酒引起
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後,一方面會危害該細胞所在的器官,另一方面,病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可能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導致病人產生內分泌相關的症狀,這些症狀稱為「類癌症候群」。神經內分泌瘤會因為荷爾蒙影響的器官不同,有不同的症狀,這特性不但讓醫師難以診斷,也容易忽視疾病嚴重性。
神經內分泌瘤依照胚胎時期不同的細胞來源,廣泛散佈在甲狀腺、唾液腺、食道、肺臟、肝膽胰臟、腸胃道、子宮頸、卵巢、攝護腺等多處器官,但神經內分泌瘤最常見於腸胃道、胰臟。
參考資料:神經內分泌 腫瘤資訊網
神經內分泌腫瘤確診時大多已腫瘤轉移,存活率不到20%
已故的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曾接受《今周刊》採訪,表示及早發現神經內分泌瘤,病患存活期平均可達17年,不過若已轉移,則病患平均活不過4年!
根據高雄榮總的資訊,美國調查顯示,原位神經內分泌瘤和其他癌症一樣,若發生轉移至肺、腎等器官,生存機會只有10~20%。不幸的是,國外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超過半數患者確診時已出現腫瘤轉移,平均僅剩2.5年的存活期。
參考資料:高雄榮總
女性、40~60歲族群風險高
神經內分泌瘤好發於40~60歲族群,女性比男性多。另外,神經內分泌瘤有些經典症狀與停經婦女的症狀相似,可能讓患者誤判。
療日子小叮嚀:10種症狀久不癒要小心
目前學界對於神經內分泌瘤的原因仍未完全釐清,但推測與基因有關,要預防最重要的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若反覆出現:
- 咳嗽
- 氣喘
- 慢性腹瀉
- 反覆性胃潰瘍
- 低血糖嚴重飢餓感
- 盜汗
- 熱潮紅
- 發熱
- 心悸
- 皮膚炎
十大警訊時,或家人曾罹患過神經內分泌瘤,最好做完整的腸胃道健康檢查。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心悸、熱潮紅 女性更年期症狀如何緩解?中醫教妳怎麼安神調養)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翻攝自杜達雄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