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是什麼?耳垂、胸前長一顆不能擠!醫:這些習慣是易長粉瘤原因

粉瘤是什麼?胸前、背上長一顆不一定是痘痘!粉瘤又稱為「表皮囊腫」,是一種皮膚常見的良性腫瘤。外觀呈膚色、圓形凸起狀,如與表皮之間形成一個連接的開口時,會看到粉瘤中央有小黑點,擠壓後還會跑出有如粉刺般的白色分泌物。粉瘤常被誤認為脂肪瘤、痘痘、粉刺,因而摳擠發炎,想知道皮膚容易長粉瘤原因?需要治療嗎、可否自行擠出?由京硯聯合診所皮膚科副院長胡怡萱醫師為大家解惑。

容易長粉瘤原因跟體質有關!好發年輕族群,油性膚質、抽菸者機率更高

形成粉瘤的成因,目前認為與體質相關,不過,容易導致毛囊受損的行為也會刺激粉瘤的生長,例如皮膚原本就容易長痘痘或粉刺,又經常去摳擠;或是經常穿緊身褲,導致臀部、胯下等部位一再被摩擦,都有可能提高粉瘤發生機會。  

粉瘤可能長在任何部位的皮膚,但大多發生於上胸、上背部、脖子、頭部等處,也有些人會在耳後長出一整排,女性的跨下部位也可能出現。年輕人是相對容易好發的族群,通常又以男性比例較高;假使有抽菸習慣、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皮膚本身容易出油,長粉瘤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長粉瘤原因與體質有關!容易長痘痘吃什麼?營養師教你預防痤瘡!)


一張表搞清楚!粉瘤與脂肪瘤、痘痘粉刺的差異

同樣都是皮膚常見的粉瘤、脂肪瘤、痘痘與粉刺,其實致病成因和治療方式都不一樣。該如何分辨?有什麼差別?以下整理表格讓你更了解。

粉瘤 脂肪瘤 粉刺/痘痘(痤瘡)
成因 體質因素、外力刺激 體質因素,與個人胖瘦、脂肪量多寡,或是皮膚是否易出油較無關聯。 
  1. 易出油膚質、角質分泌旺盛、皮屑芽孢菌滋生過多、青春期荷爾蒙變化等
  2. 長時間戴口罩悶熱,常吃油炸與燥熱食物或甜食,也容易誘發痘痘和粉刺
外觀 多為膚色、呈半圓凸起狀;有開口的粉瘤,中央會有一顆小黑點。 多為不太規則且不明顯的皮下腫塊,摸起來質地偏軟並帶有彈性;若在手臂或腿部有多發性脂肪瘤時,則表面皮膚會呈現凹凸不平狀。 粉刺:白色凸起狀,又分為皮膚外無明顯開口的「白頭粉刺」,以及毛孔開口有黑色小點的「黑頭粉刺」。
痘痘:凸起的小紅疹狀,嚴重者可能會形成膿皰。
治療方式 當出現發炎、明顯感覺紅腫痛等不適,需先做消炎處理。後續可視患者需求進行手術切除加以根治。 脂肪瘤大多不影響健康,不用特別處理。如果有快速長大、疼痛、影響外觀者,則以手術切除。 至皮膚科就醫時,會針對不同程度給予:
  1. 外用藥膏:如抗生素、抗菌藥膏,或是幫助粉刺代謝的杜鵑花酸、A酸藥膏
  2. 更嚴重者須考慮口服藥物(抗生素或A酸)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3種體質是長脂肪瘤原因!中醫:針灸加上中藥調理可預防復發)


注意!下方的圖片可能造成噁心、不適等不愉快的症狀,請斟酌閱讀。

粉瘤原因 粉瘤照片
未發炎但很大顆的粉瘤(圖片來源:胡怡萱醫師)

粉瘤原因 粉瘤照片
發炎患者─中間有一些角質化的粉瘤內容物(圖片來源:胡怡萱醫師)

粉瘤壓迫周圍組織、發炎建議手術切除,自行摳擠恐感染惡化!

當粉瘤很小顆,對外觀不造成影響,也沒有發炎、疼痛等情況時,一般可維持觀察即可,暫時不需特別治療或處理。如果自行用手擠壓,雖可擠出內容物,但粉瘤的囊袋還留在皮膚裡,僅是治標不治本,反而更容易招致細菌入侵。

胡怡萱醫師臨床就曾碰過患者自行擠壓粉瘤,卻因為未做好手部的清潔消毒而引發感染。也有病人背部長出粉瘤,從原本的2-3公分越長越大顆卻置之不理,以致感染發炎後不僅內部化膿,範圍也擴大到周圍皮膚的組織,必須到外科門診進行清創治療,甚至因為太嚴重而需住院打抗生素等,最後痊癒也在患部留下了明顯的疤痕。

因此提醒,當發現身上的粉瘤隨時間越長越大、容易壓迫到皮膚感覺不舒服,或是粉瘤易反覆發炎、感染時,建議至皮膚科門診進行手術切除,避免復發。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如何預防粉瘤發生?

  1. 發現有痘痘、粉刺時盡量別摳擠,減少皮膚磨損受傷。
  2. 勿穿著過緊或材質粗糙衣物,以免過度摩擦皮膚。
  3. 少吃油炸、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4. 正確清潔皮膚,避免油脂和粉刺阻塞。 
  5. 維持生活作息正常,有抽菸習慣者應戒菸。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採訪醫師:皮膚科胡怡萱醫師

採訪編輯:鄭碧君

圖片來源:胡怡萱醫師/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