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位置對應哪器官?用腹痛九宮格/四大象限定位病灶!合併7情形快就醫

by
肚子痛(腹痛)是胃腸科門診最常聽到的主訴,許多患者習慣將腹部疼痛歸咎於「胃痛」,但腸胃科醫師李柏賢指出,其實不同區域的疼痛暗示不同器官的問題,只是一般人可能不熟悉腹部內臟位置,無法判斷腹部疼痛區域有什麼器官。李醫師在個人臉書粉專上分享,臨床上可以將肚子痛部位以九宮格區分,幫助醫師判斷病灶在哪。以下療日子整理腹痛位置與對應臟器的關係,供大家參考。
用九宮格定位腹痛位置 找出可能病灶
上腹部
- 右上腹:肝臟、膽囊與膽管
- 上腹:肝臟、食道、胃、十二指腸與胰臟
- 左上腹:胃、脾臟與胰臟
腹部中間
- 右側腹:大腸(升結腸)、小腸及右側腎臟
- 腹部正中央:大腸(橫結腸)、小腸及主動脈
- 左側腹:大腸(降結腸)、小腸及左側腎臟
下腹部
- 右下腹:大腸(升結腸)、末端迴腸、闌尾跟右側卵巢
- 下腹:膀胱、子宮、乙狀結腸跟直腸
- 左下腹:大腸(降結腸)、左側卵巢
圖片來源:李柏賢醫師
疼痛範圍廣泛
李柏賢醫師表示,若是表淺的肌肉神經痛,像是帶狀疱疹或是扭傷、拉傷的疼痛,則可能在每個區塊都發生,相較於內臟疼痛的部位常是一塊模糊區域,帶狀疱疹在發疹前會有皮膚觸覺異常,肌肉神經痛則有明顯壓痛點,或因為特定姿勢而加重或緩解症狀。
腹部也能分四大象限來判斷腹痛原因
有時腹痛位置較大,以九宮格來區分可能太過精細,這時也能以肚臍為中心點,將腹部分成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大象限,來初步判斷病灶出在哪個內臟。
- 左上:可能是胃的左端、脾臟的問題。
- 右上:可能是肝臟、十二指腸的問題,例如膽囊炎、十二指腸炎。
- 左下:可能是乙狀結腸、腎臟或婦科問題,例如憩室炎、便秘等。
- 右下:可能是盲腸、腎臟或婦科問題,例如盲腸炎、腎結石等。
參考資料:臺北榮總護理部
療日子小叮嚀:肚子痛合併7情形應就醫
上述意見只能提供初步判斷,或提供醫師的參考,但千萬別自己做醫師,自我診斷腹痛原因,應經由胃腸科醫師綜合病史、症狀和檢查結果來做專業的判斷,才能有效治療病灶。另外,雖然腹痛大多是不會危及生命的不適,但若合併以下症狀,最好立即就醫:
- 發燒。
- 持續或反覆性或加重腹脹、噁心、嘔吐及腹痛。
- 腹部反彈痛(咳嗽或移動時感到腹痛)。
- 腹痛合併下巴痛、胸口痛、肩膀痛、背痛或冒冷汗其中任何一種症狀。
- 吐血或解血便。
- 盜汗、皮膚濕冷及蒼白。
- 呼吸急促。
療日子延伸推薦:空腹肚子痛恐胃潰瘍?腸胃醫破解「餓肚子傷胃」迷思 吃飽也痛小心胃癌!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李柏賢醫師臉書、臺北榮總護理部
圖片來源:123RF、李柏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