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易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機率!血管堵塞50%無症狀!3大原因讓「血管斑塊形成」

血管斑塊形成

三高、抽菸、肥胖、年齡與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增加血管斑塊形成對心血管產生危害;心臟病更是國人第二號殺手!西園醫院分享流體力學研究:

  • 血管堵塞50%以下並不影響血流速,有胸悶、胸痛等症狀。
  • 50~70%堵塞會逐漸減低血流速,漸次發生症狀。
  • 當有胸悶、胸痛症狀才開始檢查,多數血管堵塞已高達70%以上。
    快跟著療日子了解造成心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造成血管斑塊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療與預防!

血管斑塊形成原因為何?3大原因:壞膽固醇堆積,高血壓發炎等。

血管斑塊形成是因為脂肪(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中,造成血管內部分阻塞而狹窄。一旦狹窄、部分阻塞,就會造成心肌缺血、無力、胸悶,甚至發生心絞痛。此病俗稱「狹心症」或「心包油」

  1. 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是所謂「壞的油脂」,會沉積在動脈內皮,形成動脈硬化斑塊,阻塞血管。低密度膽固醇在運送過程中,容易受到血液中自由基的攻擊破壞,變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

    說明:低密度脂蛋白是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因此過量的低密度脂蛋白會造成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及周圍動脈疾病

  2. 血管內皮也會因自由基或高血壓的壓力、糖尿病、吸菸等眾多因素的破壞而發炎,釋放出化學物質吸附白血球、血小板、低密度脂蛋白等,容易沉積在破損粗糙的動脈內皮上。

  3. 三酸甘油脂(又名中性脂肪),分解後會產生小粒子殘留物,很容易穿過血管內皮進入血管壁沉積,造成一段段的斑塊,使動脈硬化。

    上述的沉積都是隨機、不均勻的在血管內皮持續發生,使血管壁形成斑塊,並向內凸起、阻礙血流。

影響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為何?5大族群需積極預防

可從抽血檢測四種血脂肪(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5種人需要積極預防,包括:

  1. 年齡:男性45歲後、女性更年期後
  2. 家族遺傳:尤其有高血脂、冠狀動脈心臟病家族史者
  3. 抽菸:香菸中的化學物質及一氧化碳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
  4. 三高及肥胖症: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者,而肥胖易導致上述疾病,進而誘發心臟病
  5. 性格:A型者較易激動,當情緒受壓升高,會促使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使呼吸、心跳加速,升高血壓、血糖

血管斑塊一定要治療嗎?不治療恐導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血管壁的斑塊大致可分為硬(鈣化性)、軟(脂肪性)如果持續治療,血管內皮不再因被破壞而發炎,並被新生光滑的血管內皮重新包覆後較不易沾黏,斑塊成長緩慢,甚至慢慢不活動而鈣化,由活動性的軟斑塊變成鈣化的硬斑塊。

如果治療不完全、間斷治療,動脈內皮發炎可能時停時動、可能在軟硬斑塊間進行,或是軟斑塊隨時間逐漸增大。最壞的情況是,不治療或無效治療,血管內皮一直處於發炎狀態,軟斑塊持續長大,終有一天破裂,其內容物如土石流般傾入血管內,堵住大半管腔,吸附更多白血球、血小板、紅血球,瞬間產生血塊,將冠狀動脈完全堵塞,導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上述斑塊進展,根據治療狀態,可能周而復始交替進行;如果間斷治療,造成血脂升高,血管壁可能在原斑塊處或他處再受傷發炎而歷史重演。

如何消除血管斑塊?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與定期監測

防止斑塊長大,須減少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目前降血脂藥物發展良好且健保有給付,可防止血脂肪吸收、減低其生成,甚至降低斑塊的發炎惡化。雖對少數人可能影響肝功能或產生肌肉痠痛等副作用,但可透過選擇不同種類的降血脂藥或交替使用避免。另外,保持規律生活、運動及個人飲食調控,都是必須的。

血脂斑塊的治療相當複雜,須藥物、個人生活、運動及飲食方面的調控配合,且持之以恆。建議施行三個月或半年抽血監測,如數值未達理想,可併用藥物,持續監測,再慢慢減量,但須維持在理想達標數值內。另外有不少患者操之過急,加服許多降血脂的健康食品,建議應只選用一種藥物或健康食品,監測其成效及肝腎功能,比較後選擇一種服用,方不傷身或浪費金錢。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別等有症狀才開始檢查,血管堵塞已高達70%以上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血管斑塊?提早預防高血脂狀態,國健署提供全民40~64歲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基本健檢,其抽血檢查就含四種血脂肪檢測(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配合定期追蹤檢查相當重要。

療日子希望你也知道:非典型心肌梗塞偽裝成牙痛!好發於女性恐延誤救治,教你3招辨別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篇轉載 西園醫院  文章標題:小心猝死危機!缺血性心臟病與脂肪瘢塊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