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食物過敏症狀如何判斷?多久會好?5類過敏食物症狀卻不同!

許多人飽受過敏困擾,避免過敏上身,留意每天的飲食相當重要,因為過敏很大一部分是吃出來的!究竟哪些食物容易造成過敏?過敏發生時該怎麼辦?過敏食物又該如何避免?療日子團隊邀請楊芳瑜營養師來解說「急性食物過敏」的大小事。

急性食物過敏怎麼辦?營養師說明五大過敏食物及發作症狀

1.海鮮過敏

貝類是最常見的過敏原,包含蝦子、螃蟹等甲殼類動物,與蛤蜊、牡蠣等軟體類動物都屬於貝類。另外還要注意鮭魚、鱈魚、比目魚、鯰魚等有「鰭」的魚類,這些魚類含有小清蛋白與明膠,都是已知會引起過敏的物質。

海鮮過敏的常見症狀有氣喘、鼻過敏、過敏性皮膚炎、偏頭痛等。

2.水果過敏

吃新鮮水果雖有益健康,卻也可能是過敏元凶。常見引起過敏的水果包括芒果、奇異果、草莓等,像是芒果含有漆酚、間苯二酚與一些微量蛋白質,可能引發過敏,若要食用這類水果,建議將果皮去除再吃,也不要為了把果肉吃乾淨而去啃咬果皮,以免更容易誘發過敏。此外,對水果過敏的族群應盡量避免食用水果風味的飲品、冰品,減少吃進過敏原的機會。

水果過敏的症狀有皮膚搔癢、紅疹、蕁麻疹,嚴重甚至可導致休克。

3.堅果類過敏

花生、芝麻、杏仁果、夏威夷豆等堅果中的蛋白質易引起過敏,對堅果類過敏的人應避免食用堅果,也要注意別忽略花生醬、芝麻醬、杏仁巧克力等堅果類加工食品。

堅果過敏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氣喘、過敏性皮膚炎、嘴唇腫脹、嘔吐腹瀉、休克。

4.蛋奶類過敏

  • 雞蛋:又可分為「蛋白過敏」與「蛋黃過敏」,由於雞蛋是經常使用的乳化劑,餅乾、麵包、蛋糕、麵條中都含有雞蛋的成分,接觸頻率很高。

雞蛋過敏症狀有氣喘、過敏性休克等。

  • 奶類:牛奶、羊奶、奶油、乳酪、優酪乳等奶類食物中常見的過敏原有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易引起腸胃道、皮膚與呼吸道不適。

尤其是以奶類為主食的嬰幼兒,可能因濕疹、氣喘、腸胃道不適等症狀而導致半夜啼哭不止,家長可選擇蛋白質成分經過特殊處理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以減少寶寶過敏的情況。

楊芳瑜營養師提醒,奶類過敏與民眾常聽見的「乳糖不耐症」不同,乳糖不耐症是因為人體缺乏乳糖酶,而造成腹瀉,與食物中的過敏物質無關。

5.其他類過敏

  • 包含麩質、大豆過敏。小麥、大麥、黑麥中的麩質(麩質蛋白)是一種常見過敏原,因麩質引起的食物過敏可稱為「麩質不耐症」。

麩質過敏急性症狀有皮膚搔癢、腸胃道不適,亦可能造成身體慢性發炎。

  • 至於大豆過敏,可能導致皮膚、眼瞼、嘴唇紅腫,或是鼻子癢、流鼻水、情緒改變等症狀,大豆過敏的族群宜避免食用黃豆、豆漿、醬油等大豆製品。

其實過敏的症狀通常大同小異,但最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在臨床上以海鮮、堅果引起居多,對海鮮、堅果過敏的人務必特別小心。

急性、慢性食物過敏有什麼差別?

楊芳瑜營養師解釋,過敏,其實就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免疫系統將食物中無害的特定蛋白質當成有害的細菌、病毒等物質,進而產生抗體去攻擊,而引發不適症狀。

急性食物過敏、慢性食物過敏最大的差別在於「過敏發生的時間」與「抗體的不同」兩點。急性食物過敏是IgE (免疫球蛋白E)所引起,吃下食物後15分鐘-2小時會出現症狀,少量即可能有致命危險;慢性食物過敏也稱「延遲性食物過敏」,是由IgG(免疫球蛋白G)引發的反應,發生時間約為進食後24小時到48小時,甚至可能超過72小時才出現症狀。一般來說,超過24小時就屬於慢性食物過敏。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過敏性鼻炎、皮膚炎都可能是慢性過敏!過敏原檢測有用嗎?)


加工及烹調方式的不同,會加重過敏嚴重度

楊芳瑜營養師表示,加工或烹調方式的不同確實與過敏嚴重度有關,像是食物在加工的過程中,蛋白質的型態會改變,其結構亦受到添加物的影響,此外還有高溫高油的烹調方式,皆導致人體更不容易消化、吸收這些蛋白質,過敏程度也會加劇。

食物過敏嚴重程度是否會依年齡影響?

小孩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健全,過敏發生機率、嚴重程度都比較高;老年人則因身體衰老,免疫力不平衡,也較可能發生過敏。成年人避免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過大,一般來說是相對不容易過敏的族群。要提醒的是,「甲殼類」與「堅果類」兩種過敏很少因年紀增長而改善,一旦對此兩類食物過敏,通常是持續終生,必須多加注意。

急性食物過敏多久會好?如何緩解? 

急性食物過敏來得快,去得也快,急性過敏發作到緩解的時間因人而異,依照個人的免疫力狀況,30分鐘-2小時都有可能。若皮膚不適可沖冷水或輕拍止癢,切記勿抓撓皮膚。

此外,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治療過敏症狀,若經處理症狀仍持續,可至診所或家醫科就醫,醫師一般會視症狀處理給予口服類固醇或注射腎上腺素治療。就醫亦可進行有健保給付的急性過敏原檢測,真正找出過敏原,若是慢性食物過敏則需要至特定的檢驗所或功能醫學診所進行檢測。

如何預防急性食物過敏?

楊芳瑜營養師表示,首先就是盡可能讓自己不要接觸易過敏的食物,例如對海鮮過敏,就不要吃海鮮。其他預防重點如下:

  • 食用天然、新鮮的原型食物,避免加工食品。
  • 作息正常,飲食均衡多樣化,維持免疫力平衡。
  • 購買食品前先檢查食品過敏原標示(目前共有11項成分強制標示過敏原警語)。外食建議去熟悉的餐廳用餐,或去到新的餐廳可先詢問食物中是否有自己容易過敏的成分。
  • 外食族注意Omega-3的補充,可幫助養好腸道菌叢,預防腸胃道過敏。

想避開過敏食物?認清11項食品過敏原標示是關鍵!

過敏症狀通常會在吃完食物的一小時內出現,除了可能會蕁麻疹、起疹子、發癢嚴重的話甚至會誘發呼吸困難、腹痛、頭痛、暈眩等症狀。有特殊過敏體質之消費者,為了避免以上狀況的發生,建議平時也應多注意隱藏的過敏原,並仔細留意外包裝食品資訊,以下為食藥署強制規定須標示於食品包裝上的11大慢性食物過敏原:
1. 甲殼類及其製品
2. 芒果及其製品
3. 花生及其製品
4. 牛奶、羊奶及其製品(但由牛奶、羊奶取得之乳糖醇,不在此限)
5. 蛋及其製品
6. 堅果類及其製品
7. 芝麻及其製品
8. 含麩質之穀物及其製品(但由穀類製得之葡萄糖漿、麥芽糊精及酒類,不在此限哦!)
9. 大豆及其製品(但由大豆製得之高度提煉或純化取得之大豆油(脂)、混合形式之生育醇及其衍生物、植物固醇、植物固醇酯,不在此限!)
10. 魚類及其製品(但由魚類取得之明膠,並作為製備維生素或類胡蘿蔔素製劑之載體或酒類之澄清用途者,不在此限!)
11.使用亞硫酸鹽類等(其終產品以二氧化硫殘留量計每公斤十毫克以上之製品就算!)

參考資料:高敏敏營養師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不小心吃下過敏食物怎麼辦?

不慎吃到會過敏的食物,多數人的反應可能是緊張,但這時放鬆心情恰恰是最重要的,心情緊張反而會使過敏加劇!接著可視症狀做處理,輕微症狀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即可緩解,若嚴重就必須就醫治療囉。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採訪營養師:楊芳瑜營養師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