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大舌頭竟是口腔癌前兆?把握這三原則遠離口腔癌!

口腔癌前兆

口腔癌是台灣常見癌症,小心口腔癌前兆可能與鼻竇炎搞混,恐錯過及早治療時機!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臺灣每年逾8千人罹患口腔癌,平均每天約有23人新診斷為口腔癌,患者中9成為男性,其中逾8成有吸菸行為,7成有嚼檳榔行為,超過5成的患者有吸菸且嚼檳榔。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國人,遠離口腔癌把握「拒菸檳」、「定期篩」、「早治療」三原則。 以下療日子將幫您整理口腔癌的常見問題。

把握「拒菸檳」、「定期篩」、「早治療」三原則 遠離口腔癌!

  1. 拒菸檳:口腔癌發生的部位涉及面頰、舌頭、唇部和上下頜骨等執掌呼吸、咀嚼、吞嚥跟語言等重要功能,不要養成吸菸或嚼檳榔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口腔癌。

  2. 定期篩: 根據臺灣大學的研究實證顯示,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 %晚期口腔癌的發生風險及26%口腔癌的死亡風險。為防治口腔癌的發生,政府提供30歲(含)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2年免費1次口腔癌篩檢

  3. 早治療: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早期檢查並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更高達8成,但若延遲發現或置之不理,未積極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


維護口腔健康「口腔黏膜檢查」是關鍵!

藉由醫師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的3分鐘檢查,診斷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凡是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需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並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戒菸戒檳服務,有需求的民眾,也可以到醫療機構接受戒治服務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口腔黏膜檢查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並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全國癌症篩檢資料顯示,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可以發現近3,000名癌前病變個案,與約1,000多名口腔癌;符合政府補助對象之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2年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異常,儘快接受正確治療,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機會。


口腔癌前兆有哪些?6大常見口腔癌症狀是? 

口腔是每天在刷牙時就能夠注意到的地方,當在刷牙時有一些異物感或是破皮時就能夠做一些自我檢查。
常見症狀如下:或是出現「破斑硬突腫」 速就醫

  1. 口腔黏膜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白斑、紅斑)。
  2. 口腔內有出現不明原因、凹凸不平的腫塊。
  3. 超過兩周以上無法癒合的口腔破洞。
  4. 口腔內有不明原因的出血。
  5. 吞嚥困難、疼痛。
  6. 舌頭運動受到限制、麻麻的、感覺有異常。

若有出現以上症狀就須注意有可能是口腔癌前兆。

療日子推薦延伸:口腔癌存活率高嗎?看什麼科?需要什麼手術與治療方式?


造成口腔癌的原因?誰是高危險群?

最主要的原因為,在口腔中若是有傷口反覆性的刺激及修復,就會比較容易有細胞病變的風險。高風險族群者如下:

  • 吃檳榔
  • 抽菸
  • 喝酒
  • 過度的陽光照射
  • 口腔衛生不良
  • 嗜熱、嗜辣、常吃刺激性食物
  • 侵略性蛀牙
  • 假牙咬合不正導致嘴巴常在同一個部位有反覆性傷口

高風險族群罹癌機率最高達正常人123倍!

以目前的研究來說,好吃檳榔者的到口腔癌的機率會高達正常人的28倍以上,抽菸18倍、喝酒10倍,更重要的是,若同時擁有以上三種的愛好習慣者,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更可高達一般人的123倍!

抽電子煙也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電子煙與傳統香菸相比,除了減少焦油之外,依然還是有尼古丁的存在,而除了尼古丁本身就是一大致癌物質之外,電子煙為了使用者的愛好,還會另外添加一些化學香味,這些香味所散發出的化學物質,也會讓我們的口腔組織產生發炎反應,並產生重複性自我修復及病變的可能!所以電子煙不管是針對肺部或是口腔,現在都已經沒有對身體會比較健康的說法,也更沒有保護的效果了!

療日子延伸推薦:(電子菸危害竟比紙菸高十倍劑量!近三年電子菸使用增3倍!) 


有「香、檳、酒」習慣的人,如何針對口腔做保養?

口腔的衛生對於口腔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真的很難戒掉「香、檳、酒」的人,每天至少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刷牙以及定期洗牙,讓我們的口腔衛生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定期洗牙也能夠讓牙醫師注意到是否有口腔癌症狀,這樣也能夠有多一次的機會讓醫師來做把關!

療日子延伸推薦:(智齒一定要拔嗎?牙醫:智齒長歪有5危機!恐致牙周病、口腔癌)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口腔癌在台灣的發生率依然是居高不下,最主要還是需要避免菸、酒、檳榔的高觸及率。哲緯醫師分享,臨床上還是很容易看到有些民眾到了末期才到醫院就醫,若是發現自己口腔有健康上的疑慮,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且勇於面對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逃避!

療日子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採訪醫師:耳鼻喉科哲緯醫師

圖片來源:123RF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