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存活率如何提升?有機會治癒嗎?醫:定期大腸鏡檢查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登報告指出,大腸癌已連續13年蟬聯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但面對儼然已成國病的大腸癌,不少人仍存有許多疑惑:罹患後還有機會痊癒嗎?目前大腸癌存活率有多少?怎樣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癒率?以下請員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醫師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及早發現,大腸癌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

要評估癌症對病人生命帶來的影響,一般會用五年存活率來做預測,也就是確診罹癌後五年依然生存的機率。一份由台灣所做的調查統計顯示,除了第四期之外的其他期別大腸癌,存活率都有近六成以上。一張表讓您看懂大腸癌期別與存活率:

癌症期別 分期依據 五年存活率
第零期與第一期 癌細胞僅在腸黏膜層或黏膜下層 存活率最高,分別可達85.5及81.3%
第二期 癌細胞侵犯至深層肌肉或漿膜層(腸外周圍組織) 71.3%
第三期 出現淋巴結轉移 59.1%
第四期 癌細胞擴散、轉移至其他器官 11.4%



得了大腸癌,能治癒嗎?

由上表可知,能否根治與癌症分期相關。由於大腸癌主要是從腺瘤性瘜肉慢慢癌化而成,如能一開始就發現腺瘤性瘜肉且切除,就不會有機會變成癌症。至於已確診罹癌的病人就算是到了第三期,目前透過手術和化療,再加上注意營養運動並維持正向的心情,都有助於改善病情。

然而,不敢面對的鴕鳥心態導致延誤篩檢與治療,往往也是臨床上最常看到的錯誤觀念。吳文傑醫師表示,很多六十歲以上或是有家族病史的高風險族群,對於接受篩檢尤其是大腸鏡檢查的意願極低,一問之後病人卻說:「萬一檢查出來真的有問題,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啊!」醫師強調早期診斷發現並治療,仍是根治大腸癌的契機,提醒大家千萬不可諱疾忌醫。

如何有效提升大腸癌存活率?早篩早治是關鍵

目前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就是一個安全且便利的篩檢工具。根據一項2012年統計的篩檢資料來看,經由糞便潛血檢查而發現的大腸癌,高達九成都屬於早期(即癌前病變至第二期);但等到出現症狀後才診斷出的大腸癌,僅有三成是零期至二期,保護力等於相差近兩倍。且健保資料也顯示,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因推動篩檢後下降約10%,可見仍有顯著效果。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預防大腸癌怎麼做?觀察大便顏色、形狀!一分鐘學會腸道自我檢查)


大腸鏡檢查多久一次?拆解各族群篩檢年齡與頻率

而另一個篩檢大腸癌的主流方式大腸鏡」,能直接看到並處理瘜肉,對於早期預防不啻為一大利器。但是,誰該做?多久追蹤一次才適當?醫師建議:

●一般身體健康良好、無家族病史的成年人:年滿50歲應至少做一次。但若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習慣的人,應提早至40歲。

(1)假使檢查後沒有發現瘜肉,且大腸內層黏膜完整,可於五年後再做一次檢查。

(2)當檢出瘜肉,且為腺瘤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等癌化風險相對較高的狀況時,即便當下已切除,也應每一至三年再做第二次大腸鏡檢查。假如第二次檢查完全正常,則往後可每三年追蹤一次。

(3)若檢出的瘜肉為增生性瘜肉,由於多屬良性,演變為癌症的機率偏低,可於三年後再做檢查。當第二次檢查完全正常,往後可每五年定期追蹤。

●有家族病史的高風險族群:必須比家人發病年齡提早十年做檢查,亦即如果家中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有人在50歲時被診斷出大腸癌,則自己本身應於40歲接受大腸鏡篩檢。在檢查完全正常的情況下,也應每隔三年做一次檢查。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大腸息肉意外被檢出!竟然是靠吃火龍果排血便才發現?)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吳文傑醫師提醒,存活率統計數據僅做參考,實際治療狀況會因人而異,不可看到數字就先被打敗了。而早期患者在治療完成後,也不可因為有較好的存活率便疏於追蹤,任何期別的病患都應依循專科醫師建議好好配合,才能成功完治大腸癌!

採訪醫師: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