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檢查是什麼?醫:最明確的心血管疾病檢測 還能立即動手術

心導管檢查是什麼

心臟疾病是台灣人前十大死因之一,根據110年的最新統計,它仍高居亞軍,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極為重要,其中心導管檢查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診斷比大家耳熟能詳的電腦斷層、超音波檢測都更加明確!

到底心導管檢查是什麼呢?心導管檢查危險嗎?心導管檢查的目的/流程為何?以下療養之日,請榮醫院心臟內科陳裕峰醫師來為大家講解心導管檢查是什麼。


Q1.心導管檢查是什麼?檢查、手術可同時進行?

心導管檢查是用特殊的管子從手部的橈動脈(中醫把脈的地方)或腹股溝的股動脈穿刺進入體內,一路穿行至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並注射顯影劑;藉由血管攝影方式檢查3條主要的冠狀動脈有沒有狹窄、鈣化、阻塞等情形。

根據健保規範,當醫師發現血管的阻塞/狹窄程度達到70%以上,就會換另一條稍大的管子,在血管內進行「氣球擴張」治療,需要時會放置心臟支架。


Q2.心導管檢查/手術時間長嗎?術後多久可出院?

檢查30分鐘,若需要介入手術,則看需要處理的病灶嚴重度而定,一般單純性病灶,一小時內可以完成。而檢查/手術後,原則上隔天可以出院,只要做好傷口衛生清潔即可。


Q3.哪些人需要心導管檢查/手術?頸動脈狹窄也能做心導管嗎?

冠狀動脈狹窄、硬化、堵塞的危險因子包括:

  • 高血壓
  • 高血脂
  • 高血糖
  • 抽菸
  • 年紀:45歲以上男性
  • 停經後的女性
  • 有胸悶、胸痛等典型症狀

符合越多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越高,建議就醫評估是否需要心導管檢查,或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相關檢測。至於頸動脈狹窄,因為心導管也能穿行至頸動脈,也能為患者做頸動脈的檢查,或介入治療。


Q4.心導管檢查危險嗎?風險多高?

進行心導管檢查時,可能出現血栓脫落而造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或是血管破裂等風險,但機率極低,約為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總體來說心導管檢查/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成以上。若檢查時發現嚴重的心血管堵塞或鈣化而須要進行治療,造成意外的風險則會提升到1~3%,其中最嚴重的是血管破裂,一但血管破裂就要緊急動手術。

※若患者的冠狀動脈或頸動脈有很嚴重的堵塞,有時醫師不會勉強進行心臟支架手術,會轉而尋求外科的繞道手術來治療。


延伸閱讀:頸動脈超音波檢測及早偵測中風危機,7種人須關注頸動脈狹窄堵塞


Q5.心導管手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插入導管的地方可能會有瘀青,但在熱敷、局部壓迫後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最好注意一下衛生清潔與發炎、出血狀況:

  • 出院後2天內,洗澡時應保持傷口乾燥及清潔;出院2天後可撕除紗布,不需再塗抹任何藥物,但若有紅、腫、熱、痛或出血等情形,應立刻複診檢查。
  • 心導管從手部導入者,在術後1週內應避免手腕出力或提重物,以免傷口出血;若手部膚色變白或冰冷,應立即複診檢查。
  • 心導管從腹股溝導入者,在術後2週內盡量避免頻繁地彎曲大腿,也避免膝關節過度屈曲,例如爬樓梯、騎腳踏車、跳躍、提重物等,以免傷口出血及皮下血腫。


Q6.一定要做心導管檢查嗎?還有哪些心血管疾病檢測法?

心導管檢查是最明確的心血管疾病檢測,它透過血管攝影可清楚觀察血管的狀況;然而,它畢竟是侵入性的檢查,有一定的風險,患者難免有心理障礙或懼怕。

如果不敢做心導管,可考慮電腦斷層檢查,透過注射顯影劑讓血管成像,可檢查心血管有沒有鈣化、狹窄的問題,只要對顯影劑沒有過敏,這種檢查非常安全。電腦斷層檢查是僅次於心導管檢查的檢查方式,因為這兩者是直接檢查血管的檢測方式。不過,健保沒有給付電腦斷層檢查,有些患者會因為經濟考量而打退堂鼓。

其他檢查方式還有心電圖、運動心電圖(一邊跑跑步機,一邊照心電圖),透過測試心臟的電荷活動來了解心臟的狀況;心臟超音波則是檢查心臟收縮功能及瓣膜狀況;核子醫學檢查用來評估心臟缺氧情形。以上這些檢查都能作參考,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測或治療。此外,抽血也是診斷心臟健康狀況的方式之一,有一種非典型心肌梗塞心電圖不一定會有異常,必須抽血測量心肌酶來判斷。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運動有助於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

除了典型的胸悶、胸痛情形,運動後是否感到不舒服感,也是重要的評估指標。例如運動時感到胸悶、肩痛等不適,但稍作休息後症狀就獲得緩解,這情況也是典型的心絞痛症狀。

血管堵塞通常是漸進發生的,當血管阻塞還不嚴重時,不太會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而當我們運動時會加速心臟的跳動,這時心血管若有較明顯的狹窄、堵塞情形就可能導致不適,或是運動表現明顯變差等情形。因此,如果平時都不運動,可能會降低早期發現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有時也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例如平時上班時覺得不太舒服,但只要動一動就感覺好很多,通常就比較不一定是心血管的問題。不過有任何疑慮,還是建議找心臟科醫師做檢查才安心。


 療日子延伸推薦:心血管功能20歲開始衰退、腎臟30多歲就退化!快看8大器官老化時間表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訪問專家:員榮醫院心臟內科陳裕峰醫師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