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為何好發於晨間?你是不是高危險群?有發作前兆?

心肌梗塞是很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例如高以翔跑步休克、嚴詠能表演猝逝、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的兒子王怡中,練跑馬拉松猝逝等。不僅在天氣變化大時容易好發,近來更明顯有年齡層下降的趨勢,什麼樣的人是高危險群?有發作前兆?到底該如何預防?以及出現什麼症狀該就醫?為什麼心肌梗塞總在清晨發生?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提供您詳細的講解。

心肌梗塞症狀僅有「心痛」? 胸悶、胸痛也是發作前兆

絕大部分的心肌梗塞症狀會是胸悶,如同有石頭壓著,或是走路覺得有點喘,但是除此之外,蘇上豪強調,「從下巴到肚子中間這段的疼痛異常」都應該趕快尋求醫師的協助。

蘇上豪提到,心肌梗塞的症狀是無法與疾病嚴重度成正比的,並非人人的症狀都一樣,因為心肌梗塞是一個偉大的「模仿者」,有些病人的心肌梗塞甚至是不痛的。

心肌梗塞好發於晨間,原因與飲食西化有關

「凌晨天剛亮與氣溫變化是心肌梗塞好發的普遍趨勢。」蘇上豪指出,因為這時氣溫、氣壓變化大,血壓就會不穩定,接近天亮的時候,身體賀爾蒙也會改變,通常人在早餐前、晚餐前的血壓都會比較高,他用簡單的小故事做比擬「早期在遊牧民族的時候,早上起來準備打獵,這時候身體交感神經就會興奮,晚上獵物拿來烤,也要保持警戒,吃光就沒得吃。」

心肌梗塞年輕化,危險因子才是問題!

蘇上豪表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中位數落在64歲上下,至於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這跟時空背景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傳統農業社會,大多是粗茶淡飯,擔憂家中的妻小而懂得愛惜身體,現在飲食西化、抽菸、生活緊張、不運動等,加上年輕人對於相關疾病的警覺心較低,所以才會讓心血管疾病出現年齡下降的趨勢,他認為「年齡不是,危險因子才是問題。」

心肌梗塞自我檢測這樣做,這些人更要注意

三高、肥胖、BMI>30以上、代謝症候群、腰圍大於90公分,抽菸者比正常人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是5倍起跳,蘇上豪指出,上述這些全都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事實上,想要了解自身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只要到美國心臟協會(AHA)填上年齡、性別、糖尿病、血脂狀況等,就能讓你快速了解10年內會出現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戒菸是一個持續性的工程,而且時間越久得到好處會越多。」蘇上豪提到,美國心臟協會(AHA)有一項數據很值得參考,當中有提到戒菸超過3個月,呼吸道疾病併發症就會減少,超過5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率能夠降為正常人,所以他也時常勸病人戒菸,即為最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方式。

心肌梗塞的感覺是?若感到疼痛異常,需盡快求助醫師急救

這些疼痛地方管的位置,跟心臟疼痛位置是一樣的,在醫學名詞中有個詞叫「牽涉痛(referred pain)」,心臟缺氧痛的疼痛位置,所分布的神經範圍從下巴到肚子上,這些地方沒有非典型的疼痛都要想到心臟。

「牙痛不會痛到讓人無法呼吸、背痛不會讓你胃口不好、睡不著覺」蘇上豪提到,在氣節的變化下,走路很喘、背會緊、手麻到牽引到胸,或是牙齒會痛到麻,麻起來心臟就會不舒服,這些非典型的疼痛伴隨一些很奇怪的症狀,會痛、會喘、呼吸困難等,這些都要請心臟科的醫師鑑別診斷,千萬別輕忽。

心肌梗塞診斷三要素 搶救黃金90分鐘

心肌梗塞的3個診斷條件:

  • 症狀
  • 心電圖改變
  • 心肌酵素酶的變化

蘇上豪指出,心肌梗塞跟新冠疫情一樣會有偽陰性,現在大部分所有醫學中心只要病人主訴中有胸痛,絕對優先處理,心電圖有異常就會呼喊醫療團隊,可能抽血報告還沒出來,人已經進了心導管室。

心肌梗塞急救分秒必爭,心血管治療有所謂的D2B(Door to Balloon Time),當病人進到急診室的門,抽了血,進行心電圖檢查,到施行心導管氣球擴張術,急救的國際標準值為90分鐘。

延伸閱讀:突然跌倒昏迷也可能是腦中風,FAST口訣4步驟觀察是否腦中風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想要預防心肌梗塞,蘇上豪醫師表示可以這樣做:

  1. 危險因子分可調教與不可調教兩類,可調教的危險因子:肥胖、三高、過度生活不正常、抽菸等,就是要接受醫師的建議,盡可能將它去除,同時避免情緒過大起伏,降低血壓飆高的機率。

  2. 氣溫變化時要懂得保護自己,溫度、緯度變化太大的地方不要去。

  3. 泡溫泉切記勿去密閉空間的小湯屋,一來無人照應、二來溫差變化一定大,盡可能以公共浴池、空氣流通的地方。

療日子提醒大家,霸王級寒流將至,除了自己要穿暖之外也要提醒家中長輩多加注意溫度的變化,半夜及清晨會起來活動的高風險族群者也要更加地注意保暖!

療日子延伸推薦:心臟病前兆4警訊:注意室內外溫差!堅果,大蒜護心食物這樣吃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採訪醫師:心臟血管外科蘇上豪醫師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