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心臟無力一度命危!心臟衰竭可以活多久?如何預防?

心臟衰竭可以活多久

退輔會主委、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大年初三(2/3)因心律不整導致心臟衰竭而就醫。綜合媒體報導,馮3日晚間吃飯時開始不舒服,送三總急診後一度心臟衰竭,還引發肺水腫、插管急救,所幸手術治療成功,目前恢復良好,在加護病房觀察中。心臟衰竭十分可怕,網路上許多人在問「心臟衰竭可以活多久?」若不幸罹患,嚴重者平均壽命非常有限,俗稱心臟無力的心臟衰竭可能已發生在你身上,若做一點事就感到疲倦,可能就是前兆!

什麼是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可以活多久?

心臟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衰竭」,俗稱「心臟無力」,是指心臟功能受損,導致無法打出足夠血液來滿足身體代謝的需求,因而產生呼吸困難、運動耐力變差、疲倦、四肢水腫等症狀,臨床檢查甚至會發現心臟肥大、肝腫大等。

若不幸罹患可怕的心臟衰竭可以活多久呢?根據亞東醫院衛教資訊,據統計,若是嚴重心衰竭病人,確診後有一半患者的平均壽命「不超過5年」!即便沒有太嚴重的心衰竭,若沒有做好居家照顧、配合疾病治療,仍可能經常感到呼吸困難或活動力受限,且會慢慢惡化,最嚴重就是死亡!因此,千萬別小看心臟無力的危險性!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

高血壓、糖尿病、酒精濫用都是心臟衰竭危險因子

心臟衰竭患者分4個階段:

症狀
階段A 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及酒精濫用等),但尚無心臟構造異常。
階段B 心臟開始出現外觀結構的異常(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但尚無臨床症狀。
階段C 已出現外觀結構的異常及臨床的症狀,經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症狀。
階段D 頑固性末期心衰竭,患者需持續或間斷接受強心劑,若藥物效果不佳,可暫時施以主動內氣球幫浦、左心室輔助裝置、換心手術等治療,或者安寧緩和治療。

高血壓、高血糖、酒精濫用等是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這些都是心臟無力的危險因子,再進一步就是造成心臟結構異常的階段B,接著是出現臨床症狀的階段C,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最好在階段A就要小心,盡量減少危險因子的危害。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香菜功效5大好處:維生素C多番茄3倍、預防失智高血壓!但這吃法恐傷腎)

爬樓梯呼吸困難恐是心臟衰竭先兆!

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將心臟衰竭分為4級:

臨床表現
第一級 沒有身體活動上的限制,日常活動不會引起過度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二級 身體活動受到輕度限制,於休息狀態下感到舒適,但從事日常活動(如爬樓梯、掃地)時,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三級 身體活動明顯受到限制,休息時會緩解,但是從事輕微活動(如刷牙) 時,就會出現疲倦、心悸、呼吸困難、胸悶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四級 無法舒適的執行任何活動,在休息狀態下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疲倦、胸悶或心絞痛的症狀。

從第二級的臨床表現可以發現,平時爬樓梯、掃地時若會感到呼吸困難、疲倦、胸悶,就可能是心臟衰竭初期症狀!若連刷牙都會感到疲倦,更是要小心,最好趕緊就醫檢查。

5招預防心臟衰竭:早睡「晚起」身體好

因為各種慢性病都是心臟衰竭的危險因子,因此預防心臟無力就要從平時生活作息做起:

  1. 避免肥胖:根據流行病學研究,代謝症候群會增加中風或心臟病3倍風險,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更會高達5倍!避免肥胖的最好方法就是熱量控制外與規律運動。
  2. 避免高血壓:避免高血壓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理想體重與健康飲食,尤其是注意鹽分攝取。
  3. 避免高血脂:過多的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粥狀動脈硬化最主要的原因,而動脈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兇。日常進食脂質攝取不應該超過總熱量的35%,其中飽和脂肪酸含量不應該超過總熱量的7%,膽固醇最多不宜超過300mg。盡量使用清蒸、水煮、涼拌等烹調方式,建議每天規律運動。
  4. 避免動脈硬化發生:宜戒菸、戒酒並每天適量運動、減少膽固醇飲食的攝取、多吃高纖維食物。若已罹患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的人更要積極控制病情。
  5. 早睡晚起:心肌梗塞、中風等急性心血管疾病也會增加心臟衰竭的發生率,而國外大型研究顯示,心肌梗塞的猝死或腦中風經常發生在清晨。若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時,應避免一大早外出運動,最好等太陽升起後再出門,且注意保暖、暖身。​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能量飲料喝太多會心臟衰竭?

英國曾有一名21歲的大學生,每天喝4罐能量飲,後來出現了漸進性呼吸短促、躺臥時呼吸困難、嗜睡等症狀,最後診斷出心臟與腎臟衰竭,可能必須進行器官移植。能量飲料中的咖啡因等提神物攝取太多可能導致心悸、心律不整等問題,久而久之有導致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能量飲料喝太多可能導致心臟衰竭!青少年取得容易須注意)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擷取自 華視新聞影片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