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失眠焦慮,憂鬱,恐慌症發作怎麼辦?醫:建議2大認知治療

恐慌症發作怎麼辦

又到了充滿節日氣氛的年末,然而在這樣喜慶的氛圍中,很多人的心情反而會有莫名感到緊張、害怕與擔心?甚至有心跳加速的情況產生呢?會是因為恐慌症找上門嗎?療日子為您整理恐慌症檢測表,讓你了解恐慌症發作原因與怎麼辦?和其治療方式。

恐慌症發作檢測:以下症狀可能在10分鐘內發作至最高點

典型的恐慌發作,為持續一段時間的強烈害怕或不舒服,下列症狀中必須有4項以上突然出現,並且在10分鐘之內達到最高點
1. 心悸、或心臟跳得很用力
2. 冒汗
3. 顫抖
4. 呼吸急促或窒息感
5. 覺得噎到
6. 胸痛或胸部不適
7. 噁心想吐或肚子不舒服
8. 頭暈、頭重腳輕、站不穩,或暈倒
9. 失真感或覺得不像自己〈像靈魂脫離〉
10. 覺得要失去控制或像要發瘋
11. 害怕自己要死掉
12. 麻木等異常身體感覺
13. 發冷或潮紅

壓力、創傷  都可能是引發恐慌發作的原因  女性機率較高

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恐慌發作的候選人。國外資料顯示:

  • 恐慌的盛行率1.5~5%
  • 女性罹患的機率則比男性高2~3倍。但似乎在台灣男性得到恐慌症的機率也不低。
  • 發病高峰期約在15~25歲以及45~54歲間。

造成恐慌發作的明確成因,目前還沒有完全確定,可能的影響的原因有以下6項:

  1. 壓力
  2. 基因遺傳
  3. 童年創傷經驗
  4. 個人的個性與體質
  5. 社會心理
  6. 腦內傳導物質

根據臨床觀察,大部分的恐慌症病人都有的共同特徵,那就是活在很多的壓力或情緒〈尤其是憤怒和焦慮〉之下,而且缺乏紓解的能力和管道。當壓力或情緒累積到一定的程度,腦中可能會出現一個抑制自律神經亢奮的機制,盡量保持病人工作或生活的正常。當病人休息時這個機制會停止作用,但是自律神經的亢奮卻反而失控,造成恐慌發作。

療日子推薦延伸:恐慌發作症狀類似過度換氣症候群,誤診延誤恐致憂鬱、自殺!

恐慌症發作怎麼辦?藥物、行為認知治療

第一步就是要接受並瞭解恐慌的症狀診斷。太多的病人,即使在第一次恐慌發輟數年之後,依然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心臟沒有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治療的計畫與服藥的順從性都會出現困難,往往無法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在治療上,醫生會先以藥物治療,當恐慌的症狀穩定後,則會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藥物治療

  1. 以前治療恐慌的症狀是使用抗焦慮藥物,也就是俗稱的鎮定劑,其成分是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簡稱為BZD or BDZ)。這一類的藥物可以治療心悸,或呼吸不順等症狀,但是藥效短、依賴性高、一天常需要多次服用。但是這類藥物最大的問題是,其療效有限,基本上是控制恐慌發作的症狀,往往病人的情況不容易得到良好的控制,常常會拖好幾年都沒有太大的進步。

  2.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 – 主要是控制心跳,減少心悸,往往和抗焦慮藥物併用,但可能導致暈眩、疲倦,甚至憂鬱症狀。

  3. 抗憂鬱藥物,主要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代表性藥物就是百憂解)– 這一類藥物一天一次、使用方便、安全性極高,沒有依賴性或成癮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其治療效果不只是症狀控制,更可以改善腦細胞的狀況,讓更多的病人可以及早治癒。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治療是讓病患對恐慌有正確的認識,如恐慌的症狀是因大腦邊緣系統部位的血清素不足所致,並非心臟病發作,不會致死;行為治療則是例如當患者對交通工具或是某些地點害怕時,經由家人或志工陪伴重返該處,慢慢瓦解病患對該處的恐懼。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恐慌症會好嗎?據臨床統計,一般在經過治療後約3成可以維持長時間不再復發。另外7成的病友容易有間歇的恐慌發作,但其中一半的病友是輕微的發作,只有2成則會出現較明顯的恐慌發作而影響生活。

若是有出現文章中所提及疑似恐慌的症狀,建議還是需盡快諮詢醫生,想治療恐慌並不難,而是要及早面對並持續治療,才更能避免復發的情形發生!

療日子延伸推薦:
恐慌症檢測一張表搞懂!別以為呼吸困難、過度換氣套紙袋吸氣就沒事了
防疫心理如何調適?「安、靜、能、繫、望」 五字幫你緩和焦慮不安



本篇文章轉載自:黃偉俐診所 原文名稱為:恐慌 症是甚麼

參考資料:恐慌 症的治療並肩走過恐慌 症,我們不投降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