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步入青春期的主角萊莉,在面臨多種情緒的襲擊之下,導致焦慮大爆發,誘出了其中一種情緒─阿焦的到來,總是在擔心著還沒有發生的一切,並且為此感到緊張、焦慮。其實生活中的你我可能也經常感受著這樣的情緒,但其實焦慮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它可能是一種壞的力量,也可以成為好的力量」。想知道焦慮是一種情緒還是疾病?我們應該如何正視、擁抱焦慮?療日子為您整理焦慮症狀已及該如何調適焦慮情緒。
焦慮是什麼?每個人都有會遇到嗎?
焦慮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是人類在面對未知或潛在威脅時的自然反應,也是一種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動力。然而,若焦慮時間過長,可能會變成無根據的驚恐和慌張。當焦慮變得過度或無法控制,並且持續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有可能轉變為焦慮症,需要醫療領域的介入。
常見焦慮症狀哪些?
焦慮症狀因人而異,常見表現包括:
- 持續地擔憂或恐懼
- 心跳加快或心悸
- 出汗、手心冒汗
- 腸胃不適或胃痛
- 失眠或睡眠障礙
- 專注力下降或無法集中注意力
- 過度思考或反覆思考某些情境
焦慮可能會演變哪些疾病?
根據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公開資訊,與焦慮相關的三類疾病如下:
1.廣泛性焦慮症
- 特性:過度的焦慮和擔心,持續六個月以上牽扯多方面(如:經濟、家庭、健康、工作、學業、未來等)。
- 症狀:肌肉緊繃、容易疲倦、坐立不安、失眠、易發脾氣、沒耐心、精神不集中、記性差等)。
2.恐慌症
- 特性:突如其來的強烈恐慌發作及身體不適。
- 症狀:心神慌亂,心跳急快、盜汗、呼吸困難、暈眩、胸痛、梗塞感、噁心、腸胃不適、發抖、手腳麻木刺痛、感受冷顫或發熱、要昏倒的感覺、失真實感或失去自我感,害怕失去控制或抓狂,害怕即將死亡。
3.特定畏懼症
特性:對特定情境或物品產生強烈的恐懼或焦慮,常見是對動物(昆蟲、狗)、自然環境(怕水、怕高)、血液、打針或場所(飛機、電梯、密閉空間)等等,常見有廣場恐懼症和社交恐懼症。
- 廣場恐懼症:使用大眾運輸、在開放空間(停車場、橋)、在封閉空間(商店、電影院)、排隊或在人群中、獨自待在家以外的地方,患者對上述至少兩種情境有明顯恐懼或焦慮。
- 社交恐懼症:對於社交場合產生明顯的恐懼、焦慮或逃避,害怕被他人檢視,與此情境所造成的實際威脅不成比例。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焦慮失眠源自交感神經亢奮?3撇步助舒緩)
如何幫助青少年調適焦慮情緒?
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容易因學業壓力、人際關係或自我認同等問題而感到焦慮。家長和老師會需要在旁關注情緒變化,並提供支持及指引。可以鼓勵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運動等,幫助緩解焦慮,建立健康的作息和生活習慣也對情緒管理有正面影響。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孩子出現焦慮、易怒?小孩網路成癮當心患社群恐慌症!家長必知6重點)
如何正視、面對焦慮?3招有助放鬆
首先,要承認焦慮的存在,並且理解情緒的來源。並透過自我反思、心理諮詢等方式,學習有效的情緒管理技巧。此外,維持適度運動、保持社交活動和尋求專業幫助也是改善焦慮的重要方法。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分享3種放鬆方法:
1.呼吸法:採舒適坐姿或躺下,慢慢由鼻子吸氣到腹部,再由嘴巴慢慢將氣吐出,一天練習一至二次,每次5-10分鐘。
2.肌肉放鬆法:躺下或坐下,用力繃緊全身肌肉5-7秒,然後再放鬆20-30秒,重複數次直到放鬆為止。
3.想像法:靜坐、冥想。
猜你想療解:(自律神經失調、難入睡?盤點腹式呼吸好處!教你輕鬆學會怎麼做)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焦慮的存在雖然可能讓人感到不安,但它也屬於我們生存機制的一部分,適度的焦慮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提醒您,如果發現自己或親友長期感到焦慮,並且已經影響到生活品質時,就會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治療,幫助快速地恢復平衡。
好好療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部分內容與ChatGPT共同協作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