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激增15例!專家:猴痘症狀從發燒、頭痛開始 留意淋巴結腫大

猴痘症狀 猴痘症是什麼

疾管署昨(1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國內新增15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1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創下單周新高。猴痘是什麼?猴痘症狀有哪些?該如何判斷、注意?如何傳播?以下由療日子為您整理。

激增15例猴痘!本土13例出現發燒、淋巴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

疾病管制署昨(18)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1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13例本土個案均為本國籍男性,分別為北部12例及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於3月26日至4月16日間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並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4月11日至4月17日確診;2例境外移入個案(馬來西亞及日本)分別為北部20多歲外國籍及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確診前均有境外活動史,並於回國後陸續出現症狀,就醫後採檢通報,並於4月1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9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5名非高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

疾管署說明,我國自去(2022)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18)日累計確診40例病例(31例本土及9例境外移入),其中9例住院治療中、7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其餘24例已康復。

猴痘症是什麼?疾管署:猴痘症狀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

自去(2022)年5月開始於歐洲、美洲及大洋洲等非屬猴痘流行國家爆發疫情,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病例多屬感染西非分支猴痘病毒,出現發燒、皮疹、頭痛等症狀,部分亦出現生殖器感染情形,於兒童或免疫低下族群可能導致重症。

猴痘症是什麼?其為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一種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根據疾管署說明,猴痘臨床症狀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嚴重度較輕微。常見症狀可用目前天花臨床條件進行通報,如醫師診治到病患有突然發燒 38.3°C(101°F)以上,接著會依序出現不同型態及進展一致的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且無其他明顯病因,並須特別與水痘(VZV)做鑑別診斷,臨床醫師對該等疑似病例可以於傳染病通報系統選擇天花通報項目,並於備註中填寫「疑似猴痘」,檢體採檢與送驗方式同天花,送疾病管制署昆陽實驗室進行檢驗。

參考資料:疾管署

猴痘是什麼 猴痘症狀
圖片來源:疾管署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猴痘列「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五類法定傳染病等級一次搞懂)

猴痘症狀從發燒、頭痛開始,醫:「口腔」是皮疹首發部位!留意淋巴結腫大

根據美國CDC公告,在人類中,猴痘的症狀與天花的症狀相似,但較輕微。猴痘始於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和疲憊,天花和猴痘的症狀最主要區別在於猴痘會導致淋巴結腫大,而天花不會。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5-21天。

疾病始於:

  • 發燒
  • 頭痛
  • 肌肉疼痛
  • 背痛
  • 淋巴結腫大
  • 發冷
  • 筋疲力盡

在出現發燒後 1 至 3 天內(有時更長),患者會出現皮疹,通常從面部開始,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病變在脫落前會經過以下階段:

  • 黃斑
  • 丘疹
  • 囊泡
  • 膿皰
  • 結痂

病程通常會持續 2-4 週。

參考資料:美國CDC

猴痘是什麼 猴痘症狀

關於猴痘的病程症狀發展,立威口腔顎面外科牙醫診所林涵威院長也曾在臉書分享,在接觸猴痘病毒感染以後,會有1-2週幾乎沒有症狀的潛伏期;接著開始出現全身性症狀,包含發燒、疲累、頭痛、喉嚨痛及咳嗽還有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是分辨猴痘與天花很重要的依據,通常淋巴結腫大伴隨發燒發生,之後1-2天後就會開始出現起疹子的情況。淋巴結腫大的位置通常在下顎、頸部、腋下、鼠蹊部,可能單側或雙側。這些資訊都是醫師做鑑別診斷或是民眾自我觀察很重要的依據。

此外也要留意,猴痘第一個長出疹子的地方是「口腔」,接著是臉部、手腳最後遍佈全身。任何口腔內部或是周遭的不正常疹子或病灶,合併有淋巴結腫大等相關症狀,都應該格外注意是否為猴痘感染。

林醫師也提醒大家,目前猴痘並沒有科學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靠著人體自身免疫力,達成自我痊癒,醫療方面就是輔以支持性療法。猴痘致死率目前有限的統計數據顯示為1-10%,與COVID-19相比並不算低,值得大家重視與密切注意這個疾病的發展。

參考資料:立威口腔顎面外科牙醫診所林涵威院長

猴痘症狀 猴痘照片
猴痘的症狀 圖片來源:英國NHS

猴痘病毒傳染可藉由口沫、分泌物、性行為傳播!

猴痘病毒的傳播,主要為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或皮膚或黏膜損傷的人畜共患現象。雖然猴痘的天然宿主尚未確定,但最有可能的是囓齒動物。食用受感染動物的未充分煮熟的肉類和其他動物產品也是可能的風險因素。

此外,5月23日WHO官員稱,猴痘病毒不是性傳染病,但通常透過精液和陰道分泌物傳播,或性行為、親密接觸及共用床上用品傳播,他強調「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也可能從密切接觸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膚損傷或最近被污染的物體造成。雖然也有呼吸道飛沫傳播的說法,但需要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才可能感染。

參考資料:WHO

根據美國CDC統計,天花(牛痘)疫苗對於猴痘有85%的防護力,但我國已於1979年停止接種天花疫苗,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打過,可以看胳膊上有無留下「凹下去,而且有放射狀的線條」的疤痕。但若是疤痕中心點凸起來,則可能是卡介苗疫苗所留下之疤痕。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猴痘列「第二類」法定傳染病,24小時內需通報!一次搞懂五類法定傳染病等級)

猴痘密切接觸者,應進行健康監測21天!

根據疾管署資訊,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副署長莊人祥也特別說明,猴痘傳染途徑在非洲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但目前在各國間傳播的應屬於人傳人,主要是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被污染的物品,而飛沫則是要有較長時間的接觸才比較容易發生,所以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相對較有感染風險。提醒您,猴痘密切接觸者應進行健康監測,至與確定病例最近一次接觸日後21天。

該如何預防感染猴痘病毒?

  1. 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包括在猴痘發生地區生病或被發現死亡的動物)。
  2. 避免接觸與生病動物接觸過的任何材料,例如被褥。
  3. 隔離受感染的患者與可能有感染風險的其他人。
  4. 與受感染的動物或人類接觸後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5. 照顧患者時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PPE)。

參考資料:美國CDC

猴痘預防 猴痘症狀

圖片來源:疾管署

另外,疾管署也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可能性最高。前往旅遊疫情為「第二級:警示」的國家或地區旅遊,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包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盡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猴痘預防 猴痘症狀

圖片來源:疾管署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水痘傳染力超高!飛沫、空氣也能傳染,照護小孩注意6重點)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提醒您,猴痘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醫師診治時,如發現疑似個案符合通報定義,務必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衛生單位將針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治療、疫情調查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防治措施。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