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可以運動嗎?醫:可有效改善癌症治療副作用!訓練前評估7大重點

癌症治療副作用

對於癌症朋友而言,持續適量地運動可以增強體能、增加存活率,但許多家人不免擔心,在癌症治療、化療期間這麼虛弱不舒服,還可以運動嗎?其實只要注意身體的狀況,適量、合適的運動反而對身體更有幫助,甚至能改善癌症治療副作用!

癌症是世界死亡病因排名前幾名,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越來越高比例的人口死於癌症,大約78%的癌症在55歲以上診斷,在男性與女性死亡人數較高的癌症包括乳癌、前列腺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癌症會引發後續嚴重的不適、器官衰竭等狀況,現今抗癌症的治療已比過去進步很多,但是離完全消滅癌症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70%癌症病患會出現疲勞!運動如何改善、舒緩癌症治療副作用?

癌症治療早期副作用

主要的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生物療法等,依據不同種類的癌症、侵犯程度、病人狀況,醫療團隊與病人會決定合適的治療方式,每種治療各有優缺點,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可能產生身體的副作用,可以分為早期與晚期,早期副作用會在治療中或治療結束後不久就發生,包括:

  • 噁心嘔吐
  • 疲累
  • 食慾降低
  • 疼痛
  • 血栓併發症
  • 淋巴水腫

癌症導致的疲勞(CRF, cancer-related fatigue)是最常見的副作用,影響了70%癌症病患的身體、心理或情緒,降低生活品質,疲勞包括身體、心理或情緒上的感受,它跟治療、癌症本身或其他因素有關,休息無法完全改善癌症導致的疲勞,這樣的疲勞狀況可能持續幾個月到幾年,甚至有些人罹患惡病體質(cachexia)或肌肉萎縮疾病(muscle wasting disease)。

過去的觀念為了改善癌症導致的疲勞多採取休息的方式,但是這樣可能導致惡性循環,透過專業團隊的合作,包括腫瘤內科醫師、護理師、運動專家等,設計量身定做且完整的計畫(包括藥物、飲食營養、心理支持與運動訓練)會是比較合適的方式。

2018年刊登在BJSM的研究,針對CRF不同的運動或治療方式的網絡統合分析顯示,在癌症治療期間,放鬆運動、按摩和認知行為療法、有氧和阻力聯合訓練等是較推薦的介入方式,在癌症治療後,治療效果較好的是瑜伽、有氧和阻力混合訓練、結合認知行為療法等方式。

癌症治療晚期副作用

晚期的副作用依治療方式,跟器官累積的毒性有關,包括:

  • 免疫系統的貧血、白血球減少
  • 循環系統的肺纖維化、有氧能力減少、心肌病、高血壓、淋巴水腫
  • 肌肉骨骼系統的肌肉無力、萎縮、骨質疏鬆等
  • 神經系統的神經病變導致疼痛、動作控制受損
  • 消化系統的潰瘍、腸壁纖維化、肝毒性
  • 泌尿系統的腎毒性、痛風
  • 內分泌系統的腺體分泌異常

淋巴水腫是另一個常見的晚期副作用,下肢淋巴水腫跟前列腺癌、淋巴瘤等有關,上肢的淋巴水腫可在乳癌病人身上看到,盛行率約8%-56%,可能在治療後的幾天到30年內發生,不同的術式發生的可能性也不同,進行腋下淋巴結廓清術(ALND)的比前哨淋巴結切片手術(SLNB)的發生率高。

運動對癌症患者有哪些幫助?研究證明十大好處

運動可以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最大耗氧量、肌力、平衡感、柔軟度、身體組成與骨密度、疲勞與情緒、生活品質等,目前較多研究著重在乳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運動訓練所帶來的效益因為癌症分期、訓練模式、強度與時間都有所不同,有研究支持運動訓練可以改善癌症導致的疲勞,提升幸福感與生活品質。運動也能提高交感神經作用、肌肉收縮增加、通氣量增加等,改善淋巴回到血液、促進淋巴管新生。

運動帶來的好處很多,著名的CA Cancer J Clin期刊在2019年發表癌症病人相關的運動建議,並根據ACSM『Exercise is medicine』的原則,建議由臨床醫生評估,並轉診患者進行家庭或社區運動,或進行門診復健運動,根據過去的研究,運動改善的層面很多,各有不同研究證據等級支持。

以下為運動對癌症患者的十大好處:

  • 減少焦慮、憂鬱與疲勞
  • 改善生活品質
  • 提升身體功能
  • 不會造成上肢淋巴水腫
  • 改善睡眠
  • 避免骨質疏鬆
  • 減少化療導致的神經病變
  • 改善認知功能
  • 減少噁心、疼痛
  • 提升治療順從性
癌症治療副作用
圖片來源:吳易澄醫師

療日子延伸推薦:(癌症怎麼吃才對?抗癌飲食5大疑問懶人包!)


運動前留意7種癌症治療副作用,並評估7大重點

訓練前臨床評估的重點包括體重、血壓、貧血病史、功能狀態、周遭環境、社會支持、可治療的重要因子(疼痛、疲勞、情緒痛苦、營養缺乏、藥物)等。而在運動開始前也建議詢問相關醫師或照顧過的醫療人員,因為癌症治療後的副作用與疾病變化,有需要注意的狀況,包括:

  • 發燒
  • 嚴重貧血
  • 嚴重的白血球低下、血小板減少
  • 嚴重的惡病體質
  • 心肌毒性
  • 轉移性骨癌
  • 引流管或其他管路感染

搭配阻力、有氧訓練有助改善癌症癒後!應訂定個別化運動處方

阻力訓練與有氧訓練可改善許多預後,包括增加最大攝氧量、肌肉力量、平衡感、生活品質,改善疲勞感、身體組成、關節活動度等,持續時間大多3-4個月以上,每週2-4次的訓練。

因為癌症病患受影響的程度不一,目前沒有一體適用的運動處方,需要個別化,運動計畫大多是安全的,遵守FITT-VP的基本原則。癌症患者以HRR監控訓練強度的可信度較差,建議使用RPE或最大心率來監控有氧運動的強度,漸進程度比健康成人再緩慢一些,如果無症狀或副作用時,運動處方可以依據健康成人的標準設計。

運動計畫的接受度取決於很多原因,如果屬於初期症狀的病患,有氧運動建議從可接受的程度,在逐漸到輕度、中度的步行開始,以大肌群運動、能承受的程度為目標,以四周為基準,依據每個人的運動能力再逐漸增加強度,可增加至每周3-5天、中至高強度的訓練強度。

阻力運動以每周2-3天為原則,以低強度開始,小幅度增加阻力,某些條件要注意,例如

  • 骨轉移病人避免接觸性或高衝擊的運動,減少併發症或疼痛
  • 接受放射線治療的前列腺患者要注意骨折風險
  • 結腸造口的大腸癌患者要小心造口疝氣的問題
  • 淋巴水腫可搭配壓縮袖套,水腫需休息的病人要暫緩阻力訓練並調整阻力訓練強度

除了有氧、阻力與伸展運動外,其他輔助的活動包括瑜珈、太極、舞蹈等,通常有助於提升其他訓練的一致性與表現,也能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可以考慮搭配在運動處方內。

癌症治療副作用
圖片來源:吳易澄醫師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噁心嘔吐、食欲不振?中醫:2穴道+2茶飲改善乳癌化療副作用!)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提醒您,在癌症治療期間,每個人身體狀況變異度很大,運動的耐受度也隨之變化, 如果身體不適,應該依當下情況自己調整強度及運動量,但也應盡量避免整天都臥床休息不動。提升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與存活率,運動是相當重要的,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運動對於癌症病患的好處,而在安全的監督與環境下執行更是需要受到重視,運動也能是一種治療方式(Exercise is medicine),不只讓治療在醫療院所中執行,更能延伸到居家生活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文轉載自:吳易澄醫師的游泳復健筆記 原文標題為:[運動] 癌症治療 副作用與運動處方建議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