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北馬拉松連爆5跑者OHCA!這2種人跑步風險更高,易誘發心肌梗塞

跑步風險

2021台北馬拉松(19)日清晨自北市府前廣場開跑,但有7名跑者,6男1女,因身體不適送醫,其中2位選手為氣喘與胸悶、另5位選手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所幸已全恢復生命跡象。昨日氣溫驟降,跑者可能因凌晨氣溫低或是疫情關係練習不夠,而出現不適症狀等跑步風險。提醒大家跑步前暖身應做足外,若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未控制好的民眾,則不宜參加如此劇烈的活動。

雖然跑步訓練是很多專家推薦的安全運動,偶爾也會傳出因跑步而猝死的新聞。跑步近十幾年來風行全台,不只為了健康效益,許多人為了減肥而提升跑步速度來增加熱量消耗,或是延長跑步時間,動輒耗用數小時,但這樣高負荷的運動對心臟來說可能是弊大於利。

平時沒有運動習慣,跑步風險特別大,恐誘發心肌梗塞、猝死!

看似老少咸宜的跑步訓練,可能不像你想的那麼安全。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衛教資訊,北市曾有一名年近50歲的老先生,有良好運動習慣、身材控制得宜,但在某次接連數天的聚餐之後,用跑步機快跑10公里加重訓等高強度運動之後,不幸發生呼吸急促、胸悶及全身無力的症狀,最後不幸逝。

有良好運動習慣的中高齡長輩進行長程跑步都可能出意外,何況是沒有運動習慣的壯年、老年人呢?美國心臟學院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對於平日久坐、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中老年族群來說,進行劇烈運動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心臟猝死的風險,所以,對某些特定的人來說,其實跑步對身體不好。建議建立每週至少3次中等強度規律的運動習慣,才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風險,甚至可降低所有死因的發生機率。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劇烈運動有益健康?研究:過度長跑或快跑對心臟是弊多於利

很多跑步愛好者會不斷增加跑步的劇烈程度,比如加快速度、拉長跑步時間,甚至挑戰動輒數小時的馬拉松或半馬,這些愛好者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看似健康,卻可能增加跑步風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腫瘤專科醫師葉名焮表示,一份公佈於「心臟」期刊的研究指出,「劇烈運動有益健康」的說法,必須限制於每天最多30至50分鐘之間的條件下才成立。雖然美國心臟病學專家曾指出愈多的高強度運動,如馬拉松,只會帶來好處,但這項新的研究發現,過度長跑或快跑對人的心臟其實弊多於利。

醫師推薦:每週150分鐘中強度運動,降低慢性病風險

葉名焮醫師指出,研究顯示「中長期 (例如一年) 從事每週150-30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 (如4分鐘走一圈400公尺操場的速度)」,能使體重達到穩定。而肌肉適能活動也可以幫助維持體重,因為肌肉質量增加可以提昇體內新陳代謝,而維持基礎新陳代謝需消耗60-75%的卡路里。
值得再度提醒的是,運動時間總量非常重要,雖然少量的身體活動量 (如一週60分鐘) 能獲得一些健康益處,但研究顯示如果每週能累積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 (如健走),將會有更多的好處,而且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以及其他健康危害。

走路是最經濟有效的運動,「快走」可有效改善心肺機能

雖然全民瘋路跑,但最適合普羅大眾的運動可能是更加簡單的運動─走路。葉醫師表示,醫學界通過多年來對體力活動的形式、時間和強度的大量研究,發現「走路」是最簡單易行且經濟有效的運動模式。它不但不需要特殊技能或儀器,而且容易堅持,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不需要特殊的場地,受傷的危險很小,在各個年齡段、不同社會背景人群中都可以進行。近年來研究人員針對走路與心血管健康的關係做了大量的研究,「走路健身」理念已獲得廣泛認可。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步行是最安全、最佳的運動和減肥模式,而快步行走是最簡便、最經濟的有氧代謝運動。有氧代謝運動是指以增強人體吸入、輸送與使用氧氣為目的的耐久性運動。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大致與需求相當,即達到平衡。它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持續時間較長。有氧代謝運動能有效改善心、肺與心血管的機能,而這些器官的狀況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雖然跑馬拉松、三項鐵人運動讓人很有成就感,但請注意,美國心臟病學專家警告,如果真想要跑馬拉松、成為全方位三項鐵人,最好一開始先做一項或幾項,然後再選擇進行更安全和更健康的運動模式。「規律的中度身體活動」,將使你的人生更有活力、增加壽命。相反,常年的長距離跑步、快跑,反而可能減短壽命。

療日子延伸推薦:(跑步膝蓋痛怎麼辦?愛跑步的你還需要做對這3件事!)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篇文章轉載自:葉名焮醫師的部落格 原文名稱為:過度長跑或快跑反不利健康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