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原因百百款,觀測視網膜「杯盤比」及早預防失明

青光眼原因

青光眼原因不只是眼壓高,對某些族群來說,即便眼壓低於平均值仍可能發生青光眼。眼壓固然是重要的判斷標準,但眼睛結構裡還有一個所謂的「杯盤比」,也是檢測青光眼的重要標準之一,什麼是杯盤比呢?什麼是「杯」?什麼是「盤」?療日子請護眼達人陳瑩山醫師為大家詳細解說。


眼壓高不是唯一的青光眼原因,眼睛耐受性也很重要

其實每個人對眼壓的耐受性不同,有些人眼壓明明很高,但眼睛對眼壓的耐受性強,視神經沒什麼傷害,而有些人的眼壓低於平均值,視神經卻已漸漸受損,這種受損情況稱為「低壓性青光眼」。既然眼壓不是判斷青光眼原因的唯一標準,那怎麼確診青光眼呢?其實眼科醫師們在檢測青光眼有很多判斷標的,比如眼睛的「杯盤比」(C/D ratio: Cup/Disc),所謂杯、盤,都是眼睛結構的暱稱。


杯子與盤子都是視網膜的一部分

醫師利用眼底鏡看入眼底,可看到眼中有一處形似圓盤的構造,醫學上稱為「視神經盤」(Optic Disc),這是視神經由眼球後方穿入眼球的部位(圖二),視神經纖維在此處像雨傘一般360度向四周放射,構成視網膜(圖三)。

視神經杯與盤

(圖二)

視神經如同雨傘

(圖三)


視神經纖維在向四周放射時,會在中央形成一個凹陷,由於形狀像杯子,就被稱為視神經「杯子」。醫師看入眼底,有如俯看一個杯子(視神經盤中的凹陷)放在一個盤子(視神經盤)上面(圖四),而杯子與盤子直徑的比,就是上述的「杯盤比」,一般杯盤比的比值約小於0.3。

真實的杯與盤

(圖四 )


杯子大小的臨床意義為何?

當眼壓升高時,視神經盤是眼球壁上最脆弱、最無法忍受眼壓的地方(圖五),當慢性眼壓對視神經造成傷害時,杯子就會變大。問題來了,為何醫師不直接看「杯子大小」來判斷視神經的受損程度呢?為何要用「杯盤比」來判斷?


這是因為眼睛的「杯子」到底多大很難說清楚,而眼睛的「盤子」的直徑是不會變化的,所以臨床上醫師以杯盤比來評估杯子有否變大,當杯子變大,杯盤比比例升高時,就代表視神經受到眼壓的壓迫。

青光眼視神經盤無法忍受眼壓

(圖五)

杯盤比與眼壓檢測有何不同? 

這兩種檢查都是醫師在門診眼部例行性檢查的一部份,杯盤比和眼壓檢查最大的不同,在於眼壓檢查是客觀的壓力量測,雖說客觀,但也像量血壓一樣每次檢查會有所不同;而杯盤比的檢測,則可能受到醫師主觀認定的影響。「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便是這兩種青光眼篩檢的相互關係之最佳說明。


無論如何,當杯盤比變大時,就算當時患者的眼壓不高,也可能代表視神經盤在量測前已受到眼壓的傷害,值得醫師進一步檢查。


杯盤比變大,患者視力仍如常,有可能嗎?

做杯盤比評估時,若醫師覺得有青光眼疑慮時,應該做哪些檢查呢?


一般會請病患加做「視野檢查」(VF)與「眼部斷層掃描檢查」(OCT)。現在眼部斷層掃描非常進步,可將視神經杯子與盤子正面側面一覽無遺地檢查出來(圖六),是診斷青光眼的一大利器(圖七)。
 

正常杯盤比

(圖六 )

青光眼杯盤比

(圖七)


由於視神經盤是眼底一百萬條視神經纖維的集合處,這就好比一百萬條電話線聚集在電信總局裡,當電信總局受到傷害,就會造成電話不通。如果眼壓造成視神經盤受損,就會損傷視神經纖維,進而導致視野缺損,而視野缺損可透過視野檢查發現(圖八)。

青光眼神神經杯子

(圖八)


由於視野檢查仍是一種主觀的檢查,有時醫師明明看到患者眼底杯盤比變大了,但患者做視野檢查卻沒發現視野缺損,臨床上這代表2種意義:

  1. 病患杯盤比本來就比較大,是天生的差異性表現。
  2. 病患視神經盤已受眼壓傷害,但視神經纖維敏感度仍足夠,對影像的感知仍未受損。


不管何種理由,持續的追蹤觀察是最重要的。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臨床上由於慢性青光眼患者的症狀不明顯,有時容易和「老花」或「電腦視覺症候群」混淆,做健康檢查時如果剛好眼壓不高,醫師又遺漏杯盤比的檢查,就很容易錯失篩檢出早期青光眼的機會。


雖然「杯盤比」的檢測方式也會因為醫師主觀認定而被遺漏,但它在臨床上的價值在於多一種評估篩檢的工具,畢竟青光眼是會失明的慢性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多一種評估篩檢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療日子延伸推薦:(白內障竟然會併發青光眼?兩疾齊發誰最應該優先治療?)




本篇文章轉載自:陳瑩山眼科醫師醫療網 原文名稱為:青光眼:眼睛的「D罩杯」


圖片來源:PIXELS、陳瑩山眼科醫師醫療網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