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無力、關節痛怎麼辦?置換人工關節要先知道的4件事!

人工關節

一走路就膝蓋痛的王伯伯,對於無法再跟親朋好友一起出門遊覽感到十分鬱卒,某天就醫候診時聽到一旁病患說做了人工膝關節手術後,行走自如、生活品質大為改善……。於是一進到診間他便開口:「醫生啊,我可以也換成人工關節嗎?」

 

第一、請先評估你適合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嗎?哪些情形下建議施行手術?

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戴大為表示,儘管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目的在於解決病患原本的疼痛,並恢復其日常生活,但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手術,「必須透過專業醫師及X光檢查來判定。」根據Kellgren-Lawrence Grading System,退化性關節炎依嚴重程度分成4級,只有極少數的第三級,以及最嚴重的第四級病患需考慮進行人工關節手術。

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自覺膝蓋疼痛難耐、關節卡卡不順的病人,實際經X光檢查後發現,其實退化性關節炎還未嚴重到需更換人工關節的程度, 「有可能是剛好碰到急性發作,此時除服用或關節注射消炎止痛藥物控制疼痛外,也會再釐清是否有其他原因。」同時建議應先嘗試保守性療法。

例如:

  1. 適度運動與控制體重以緩解症狀
  2. 或是使用玻尿酸、血小板生長因子(PRP)等注射治療

「不少患者在接受以上方式後,疼痛不適的症狀多會有明顯改善。」

對於年紀尚輕、熱愛戶外活動與運動,卻因O型腿、勞損或意外創傷導致膝關節內側退化的人,戴大為醫師指出藉由「高位脛骨矯正手術」,即可在保留原本自有膝關節的情況下,成功矯正O型腿且減輕過去膝關節內側不正常受力的困擾。而有內側或外側膝關節受損的族群,也不一定要置換全副膝蓋,可考慮針對局部病變患處施行「單髁關節置換術(UKA)」,以保留其他完好的部分及前後十字韌帶,恢復的速度較快,日後活動也能感覺較自然。

 

第二、人工關節可以用多久?費用需要多少呢?

至於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戴大為解釋健保有給付的傳統人工關節材質,約可維持10至15年的壽命。針對未來膝蓋使用年限可望更長久、活動量也較大的年輕患者,若把一般墊片改為超耐磨墊片,「將可減少80%~85%的磨損,理論上能延長人工關節的耐久度,」

需自費五至十萬不等的費用。假如是用俗稱「黑金剛」的Oxinium氧化鋯股骨頭組件搭配超耐磨墊片,更能有效減少磨損,自費約需20 萬元。不過,他也強調無論是何種材質墊片,手術後在行動能力與感受上並不會有所差別,建議可向主治醫師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期待,並充分討論解決方法。

 

第三、務必瞭解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關節功能可以回復到何種程度?

戴大為提醒,當醫師診斷出病患宜接受膝關節置換術時,有疑慮者不妨多詢問一至兩位專科醫師的意見再做決定,且應有心理準備,「人工關節無法百分之百模擬我們天生的膝蓋活動,想要達到年輕健康時行動靈活的程度會有困難。但術後只要恢復良好、體力許可,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都是沒問題的,不過切記需循序漸進。」

同時,因傷口是在走路或活動時都會拉扯到的膝蓋部位,癒合約需兩週、周邊軟組織恢復約需四至六週。所以建議術後暫時先以助行器、拐杖等輔助工具避免跌倒,這段期間可活動但不宜太過操勞。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第四、高齡長輩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應注意的事項為何?

即使人工膝關節手術已相當成熟,醫師表示仍會有傷口感染、癒合不良,以及病人身體狀況和麻醉相關等風險,因此術前應接受健康狀況檢查,於風險最低情況下進行。有些人擔心術後一旦發生跌倒,人工關節會不會因此毀損?戴大為則澄清,「人工關節的材質其實比我們的骨頭還硬,要損壞還真不容易!」認為高齡患者萬一跌倒,更應小心是否骨折、頭部有無外傷等傷害。

此外,體內裝置人工關節後,終身受到感染的機會雖極低,但萬一發生時通常需要再次手術處理,甚至必須拔除人工關節,「這些感染大多來自身體其他部位,透過血液循環跑到人工關節造成,如尿路感染、牙周病,或是未經妥善處理的慢性傷口,所以務必注意個人衛生、預防身上其他傷口的感染。」

採訪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 主治醫師暨骨科病房主任 戴大為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