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怎麼辦?一定要開刀嗎?症狀與去除方法有哪些!

by 療日子健康特派員
是否有過沒胃口又想吐,右上腹覺得有點痛,脹脹得很不舒服?這是否是膽結石症狀呢?以台灣而言,每萬人有6人會因嚴重膽結石而需治療,多數患者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有症狀。而每年約有1~2%的機率發病。療日子邀請員生醫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吳文傑來為大家解答。
膽結石形成原因
這要從膽囊的作用談起。膽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貯存肝臟分泌的膽汁;膽汁可幫助消化,當人體開始進食時,膽囊就會開始收縮,把貯存的膽汁透過膽管運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而引起膽結石最大的原因就是膽汁在膽囊中待的時間太久,導致膽汁內的物質沉澱慢慢累積成結石。
膽結石高風險族群是那些人?
根據統計,女性發生膽結石的機會大約是男性的兩倍(16%比8%),膽結石最常見的是膽固醇黃白色結石,主要好發於女性:
1.40歲後
2.停經
3.肥胖
4.多產的女性
在男性則好發膽紅素黑色結石以及泥狀棕色結石,原因來自膽囊收縮力下降導致膽汁濃縮結晶。
膽結石症狀有哪些?
當膽結石卡住膽囊出口引起發炎時,病人會感到:
1.右上腹或是上腹疼痛尤其在吸氣時因為更痛而不敢深呼吸,這種痛很特別有時會連右邊的肩膀或是鼠蹊部一起痛,也就是俗稱的輻射痛。
2.症狀還會伴隨發燒、噁心、噁吐、拉肚子,症狀很容易跟胃痛搞混而延誤病情治療。
膽結石一定要開刀嗎?治療方式有哪些?
膽結石病患一生中只有2成的病人會發炎而疼痛,所以多數人罹患膽結石其實是沒有症狀的。絕大多數都是與它和平共處一輩子。
如果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膽結石,要拿掉嗎?
如果是在檢查時意外發現有膽結石,但並沒症狀或是引起慢性發炎的疑慮,其實可以暫時不用處理,不用過度擔心。
如果有發炎疑慮,治療方法有哪些?
治療主要是開刀切除。因為有過一次急性發炎的經驗後,病人在未來的一年內有高達50%會再發生急性發炎住院。手術目前主流是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開刀時間要多久?
然而這樣的微創手術需要在膽囊炎症狀發作的前3天去開,如果已經發炎超過3天,因為膽囊嚴重發炎下會使得微創手術困難而失敗,進而改以剖腹開大刀的方式去切除膽囊,這樣女病人就不能穿比基尼了。
如果就診時已超過3天又希望接受微創手術,則會先以內科抗生素治療,並合併單次或引流管置放的方式治療。一般住院治療約7天,若可以吃飯不會疼痛就會出院,並安排外科門診。進一步安排3~4周後微創手術。
膽結石術後飲食
切完膽囊大約2週可能會有腹瀉的情況,後來就會正常。因為膽汁仍會由肝臟分泌出來,所以不會缺。但無法一次提供太多膽汁幫助消化油脂,所以病患飲食一定要清淡而為。
療日子延伸推薦:(膽固醇過高是外食族上班族通病?跟著營養師健康吃三餐!)
本文轉載自: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原文標題為:膽結石引起的急性膽囊炎 - 開刀還是不開刀?
參考資料: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12&sid=182&pag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