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開刀會好嗎?長期出現流鼻涕、鼻塞、頭痛等症狀,卻因工作忙碌而未多加留意,接受鼻竇內視鏡檢查後,醫師竟診斷為慢性鼻竇炎需要開刀治療?到底鼻竇炎症狀平時該如何留意?又有哪些治療方式?若是開刀需要住院嗎?針對這些疑問,以下就由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張智惠來完整說明。
想知道鼻竇炎開刀的原因,先認識鼻竇炎症狀
鼻竇是位在我們鼻腔、眼睛周圍及顱底附近,且左右兩側對稱的一個空腔構造,包括上頜竇、篩竇、額竇及蝶竇。而鼻竇炎顧名思義,是指鼻竇組織受到發炎、感染的疾病。不過,臨床上卻有許多人把鼻竇炎當作是感冒或過敏性鼻炎而搞混了。
除了流鼻水與鼻塞症狀之外,鼻竇炎還會合併有臉頰、眼睛周圍有疼痛或悶脹感,甚至出現牙齒痛、嗅覺異常等情形。當中尤以嗅覺失靈這一項,是區分鼻竇炎與過敏性鼻炎或一般感冒的典型症狀。目前的診斷依據,是當病人出現以下4種的其中2種,便可確診為鼻竇炎:
1.濃黃鼻涕
2.鼻塞
3.臉部脹痛有堵塞感
4.嗅覺喪失或減低
鼻竇炎一般如何治療?何時需要手術?
若病人的感染症狀發生在一個月以內,稱為急性鼻竇炎;但若症狀持續、反覆出現超過三個月以上,則為慢性鼻竇炎。無論急慢性,第一線通常會採取藥物治療方式,但是當積極用藥後仍無法有效改善症狀,甚而鼻塞變得嚴重或呼吸困難時,醫師就會運用內視鏡以及電腦斷層檢視整體鼻腔狀況,若發炎無法用藥物控制良好,甚至侵犯到周圍骨頭或靠近眼睛顱底時,就會考慮以手術方式治療。
鼻竇炎開刀方式為何?要住院嗎?
目前鼻竇炎手術的主流是「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以清除病患受到感染的分泌物,減輕鼻竇發炎與腫脹情形。由於這是一種全程在鼻腔內進行的微創手術,因此外觀並不會有任何傷口,在精準切除病灶的同時還能保留原本健康的鼻竇黏膜。至於能否於門診治療,或需要在麻醉之下施行,則須取決於發炎的嚴重程度及受到感染的鼻竇部位而定。比方說,病患只有單邊或較為輕微、單純的局部發炎時,可在門診治療;但若感染的部位較深層,例如接近腦部時,建議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更能有效清除發炎病灶。
鼻竇炎手術後恢復期多長?如何照顧?
術後病人需於第一週內回診清理傷口結痂與填塞物,第二週及第四週時醫師會再利用內視鏡檢查復原程度。大多數患者在開刀後一個月都能恢復得不錯。要注意的是,這一個月內應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等需要出力的動作,以免尚未復原的傷口可能出血的狀況。
以為開刀後就能一勞永逸嗎?術後不保養當心復發
張智惠醫師解釋,手術固然可以針對感染問題做立即性的處理,但鼻竇炎和病患本身的免疫力與平日照護密切相關,術後應遵照醫囑落實保養,才能降低未來復發的機率,三大保健方式為:
- 以正確且溫和的方式洗鼻,清除鼻腔分泌物。
- 有過敏性鼻炎者在發作時,應使用醫師開立的鼻噴劑或抗組織胺藥物控制病情,避免發生鼻塞或黏膜腫脹,待症狀緩解後便可停藥。
- 來自病毒或細菌的感染,透過身體免疫機制通常都能良好應付,建議平時宜規律作息、維持充足的睡眠及均衡的飲食習慣,包括攝取足夠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等,強化自身免疫力。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鼻竇受到感染的時間越長,後遺症或併發症的發生機率相對也越高。如果病症拖太久才治療,導致嗅覺或神經已受到傷害,即使動完手術也無法百分百回復原本狀態。提醒大家,當有疑似鼻竇炎症狀出現時,務必及早就醫接受檢查治療。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鼻子過敏怎麼辦?飲食4大招,幫你舒緩過敏性鼻炎)
採訪醫師:耳鼻喉科張智惠醫師
責任編輯:鄭碧君
圖片來源:123RF